阿里称霸世界野心进入执行阶段

2016/04/27


    小高航:中国最大电子商务(EC)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宣布收购在东南亚6个国家拓展业务的同行业的Lazada(来赞达)。阿里将总计投入10亿美元,取得Lazada的控制权。在Lazada提供服务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仅为3%。以年轻人为中心,今后有望迅速增长。目前阿里巴巴销售额的9成来自中国市场。并购Lazada将成为观察从“中国巨人”迈向“世界巨人”这一阿里巴巴野心能否实现的重要一步。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郊外的Lazada仓库

  阿里巴巴将以5亿美元取得Lazada新发行的股票。此外,还将收购2012年成立Lazada的德国投资公司Rocket Internet和英国零售企业乐购(Tesco)等现有股东所持的部分股权。

    在宣布收购计划的4月12日之后的2天里,阿里巴巴股价上涨了约2.5%。阿里巴巴2014年9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初被赞许为“历史最大规模的IPO”,但随后表现低迷。2014年11月达到119美元的股价到2015年跌至50美元左右。阿里巴巴股价随着中国经济减速风险一同下跌,这种情形明确显示出,投资者对9成销售额依赖中国的阿里巴巴的“窝里横”局面感到失望。

  难以看清的战略

  此前,阿里巴巴走向“世界巨人”的战略并不明确。

  “美国人能购买阿里巴巴股票,但大部分人并未使用我们的服务”,在2015年12月25日圣诞节,前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办公室采访时,平时充满幽默感的马云的语气中显示出些许焦虑。感到焦虑的原因是马云认为美国股东不了解“淘宝”和“天猫”等在中国获得压倒性支持的电子商务服务的实力。

  “如果在中国市场上市,总市值或许已经成为世界最高。中国人全都了解阿里巴巴,同时还是阿里巴巴的用户”,阿里巴巴当初曾希望在香港市场上市,但围绕公司治理模式与交易所存在对立,结果打消了念头。但是,作为马云,这属于罕见的牢骚。

  “3、2、1……突破3万亿!”阿里巴巴3月21日在浙江省杭州的总部园区,进行了纪念电子商务全年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的倒计时活动。3万亿元换算为美元约为4700亿美元。阿里巴巴意识到的是世界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2015财年(截至2016年1月)销售额为4800亿美元。在交易总额上超越作为美国消费文化象征的沃尔玛的销售额,是让美国投资者感受到阿里巴巴强劲势头的易于理解的案例。

   美国投资者对“窝里横”的疑虑


  不过,马云也应该已意识到,仅凭超过沃尔玛难以消除美国投资者抱有的根本性疑虑。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正在以年均40~50%的较快速度增长,但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中国国内。中国业务越是增长,海外业务所占的比率越会下降,“窝里横”的状态越会加强,这是阿里巴巴面临的窘境。阿里巴巴一直希望加强海外业务,2015年8月在首席执行官(CEO)张勇之下特意设置了“总裁”的职位,邀请高盛前副总裁、据称在海外企业相关人士之间和金融行业具有广泛人脉的迈克尔·埃文斯加盟。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收购在东南亚以年轻人为中心拓展业务的Lazada,是久违的干净利索的一击。埃文斯表示,“全球化战略对于阿里巴巴增长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Lazada的投资,能在中国以外保持增长的巨大消费市场获得一个平台”。

  阿里巴巴利用以2014年IPO筹集的218亿美元,一直在展开积极收购。仅2014年投向移动和互联网领域的收购额就达到60亿美元。从缺乏收购资金的很多企业角度来看,毫不吝惜地使用资金的阿里巴巴是羡慕的对象。不过,一部分批评者认为,被收购企业的业务领域各不相同,是大把花钱的没有计划的收购。这种批评也是导致股价低迷的一个侧面。

  “粗放”的收购实际上战略明确

  但是,总部设在新加坡、曾与阿里巴巴并购(M&A)团队展开投资竞争的风险投资家带着警惕感提出了另外的看法,认为“阿里巴巴的并购团队非常优秀,正在根据明确的战略进行投资”。

  对于很早之前就开始拓展业务的很多商务人士来说,互联网业务的准入门槛低于制造业,这或许是一个常识。这是因为制造业需要工厂和生产设备等,所需投资巨大。但是,阿里巴巴的管理层并不这样认为。借助OEM(贴牌生产)和3D打印机,制造业的准入门槛正在逐步下降。台湾鸿海对夏普的收购或许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互联网业务如果建立起被消费者依赖的压倒性的强大平台,其他公司加入竞争基本上就不再可怕,阿里巴巴亲身体验到这一点。

  下面观察一下中国的实际情况。据调查公司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借助智能手机支付金钱的电子结算的市场规模每个季度超过2万亿元,而占其中7成的是阿里巴巴的电子结算服务“支付宝”。

  上海市一位30多岁的女公司职员称得上阿里巴巴服务的“依赖症患者”。不仅是电子商务,从在便利店购买果汁和电费支付,到电影票和饭店的预订、乃至出租车叫车和优惠券的使用,只要有一部装有支付宝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都可以搞定。美国苹果3月经过精心准备后在中国推出了电子结算服务“ApplePay”,但这位女性冷淡地表示,“支付宝就足够了,不会用ApplePay”。

   诀窍是强大平台

  世界性的苹果尚且如此,“就算新兴企业依靠有趣的服务进入市场,我们也不害怕。我们将进行收购,如果不行,就开发相同的服务,搭载到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只要投入巨大的广告费,就能击溃对手”,一位阿里巴巴高管充满自信地这样表示。2015年宣布收购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其政治性考量暂且不谈,在业务上是为了向用户免费提供新闻,以提升平台的吸引力。

 

  表面看起来毫无逻辑的阿里巴巴的收购战略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中国国内构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平台。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新兴企业即使不值得害怕,但提供“微信”的腾讯则同样是打造平台的巨人,构成了巨大威胁。4月13日传出消息称,阿里巴巴将以12亿美元收购从事智能手机订餐服务的中国最大企业,这也是提高消费者对平台依赖的战略之一。


  第2种是在海外构建相同的平台。相关并购意在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不过,由于在中国深刻理解平台“绝对强大”的意义,阿里巴巴深知自身在海外只不过是没有这种强大的新加入者之一。

  阿里巴巴今年1月宣布,在电子结算服务领域与俄罗斯政府旗下大型银行VTB银行展开合作。这项合作旨在让支付宝能在俄罗斯国内使用。而在印度,去年向提供电子结算服务“Paytm”的最大企业One97 Communications投资7亿美元。其战略是既然与中国不同,缺乏历史基础,那就放弃老本行电子商务服务,而是在电子结算平台领域建立立足点,以掌握消费者的钱包。

    收购Lazada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算多少有些绕远,阿里巴巴仍寻求在海外花时间建立强大的平台,收购Lazada能迅速获得作为老本行的电子商务(EC)的平台,可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回过头再来谈谈马云的办公室。房间里没有办公桌。如果准确加以描述,则是虽然有办公桌,但没有使用。马云坐在摆有中国茶具的成套沙发上,给笔者看了智能手机的屏幕。在屏幕上,有约30名被称为合伙人的最高决策机构的成员以及约100名高层高管参加的多个聊天群,有关新收购项目和业务拓展的创意不断涌现,能当机立断。

  马云评价自己是乐天派。笔者问到在形成市场垄断的中国和海外情况是否相同时,马云给出的回答是,“如果小偷变聪明了,警察也必须变聪明。如果竞争对手很强大,自己也要变得强大”。在阐述美国投资者不使用阿里巴巴服务这一令人焦虑的事实之后,马云迅速像改变主意似的一段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美国投资者并未使用阿里巴巴的服务)可以理解。但是,将来迟早会使用”。阿里巴巴称霸世界的野心才刚刚起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小高航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