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均每月劳动时间136小时,复苏迟缓
2022/09/06
因新冠疫情而低迷的日本劳动力资源并未恢复。就业人数正在回升,但人均劳动时间复苏缓慢。这反映出餐饮店等无法保持从前的营业状态。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使劳动力通过重新学习转移到增长领域,家庭收入就会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状态可能会持续下去。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每月劳动统计调查显示,2021年度的月均实际劳动时间为136.0小时,同比增加1.4小时(1%)。未能弥补2020年度减少的4.2小时(3%),与疫情前的2019年度相比,减少2.8小时(2%)。
尤其是受到防疫行动限制措施影响的行业,劳动时间水平比较低。在劳动政策研究与培训机构担任主任研究员的户田卓宏对比了2020年3月和2022年3月的正式员工等普通劳动者12个月移动平均劳动时间,发现住宿业与餐饮服务业减少了12%以上。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小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也减少了约2%。
英国调查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山口范大的分析显示,美国2022年4~6月的劳动投入量比2019年10~12月增加1.3%。劳动投入量是用雇用人数乘以人均劳动时间计算出来的。日本减少1.1%,其中0.8个百分点是劳动时间减少造成的,0.3个百分点是雇用人数减少造成的。
![]() |
山口范大指出,“日本在疫情下维持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通过减少各个岗位的劳动时间调整了劳动量”。日本政府持续采取特例措施,提供优厚的雇用调整补助金来支援企业支付停工补贴,优先考虑的是维持就业岗位。
餐饮等需求恢复缓慢的行业也可以继续保持人手。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失业率得以降低,但工资总额很难提高。户田卓宏指出,“如果今后劳动时间仍无法恢复,将成为抑制工资的主要原因”。
![]() |
资料图 |
由于推行工作方式改革,日本的劳动时间在疫情前就呈现出减少倾向。2019年4月出台了加班时间上限规定。2021年度的实际总劳动时间比1990年度减少了约两成。如果生产效率不能在劳动时间缩短的同时充分提高,工资无法上涨,收入就会低迷。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年度劳动时间(2015年=100)指数来看,2019年日本减少到95.6,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92.9,2021年也只有93.5,恢复缓慢。即使只比较2021年的水平,日本也大幅低于美国(100.4)和欧元区(97.0)。
![]() |
从2021年的年度平均工资(按各国货币计算)相较于2019年的增长率来看,美国达到14.1%,英国达到6.4%。而日本只有1.5%。
关于平均劳动时间的减少,日本综合研究所副理事长山田久表示,“很多女性和老年人开始做零工,这一点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能还存在为了育儿和护理病人等选择短时间工作的情况。他指出,短时工较多的背景原因是“日本具有特殊性,家务和育儿偏向于由女性承担”。
山田久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对各个国家进行了比较,无论是日本男性还是女性,每周工作1~29小时的人数比例均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工作30~39小时的人数比例则低于这些国家。
也有人为了享受税收方面上的配偶扣除制度(指如果配偶无收入或收入少,纳税人可在扣除一定金额后申报所得税),主动限制劳动时间。人口减少导致日本的劳动力资源日益萎缩。在通过推行数字化等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需要营造可根据劳动者的意愿灵活增加劳动时间的环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