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日本女性在就业上更“受伤”

2020/09/09


  新冠疫情对日本女性的就业带来沉重压力。女性就业人员较多的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受到打击,7个月内失去87万个岗位。这些行业的就业情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好转。另一方面,对老龄化社会和数字化起到支撑作用的人才十分抢手。

   

  在日本北陆地区一家酒店打零工的女性(40岁)7月被解雇,失去了每月15万~1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647元~10290元)的收入。虽然她四处寻找和之前一样的旅游相关工作,但据说“哪里都很艰难”。听到的都是游客骤减和裁员的消息。

    

      

  日本总务省的劳动力调查显示,就业人数明显减少的是与顾客面对面的服务业和零售业。在因外出自肃和缩短营业时间而陷入困境的行业中,女性就业人员的减少尤为严重。

   

  从4~7月的平均同比增减数来看,住宿与饮食业的女性就业人员减少28万人,生活和娱乐业减少14万人,批发和零售业减少11万人。男性则分别减少不到10万人。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多为女性非正式员工,她们成了此次就业岗位调整的对象。    

  

          

  7月日本的女性就业人员总数(季节调整值)为2663万人,比2019年底减少3.2%(87万人)。男性仅减少0.8%(26万人),二者的减幅差距明显。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永浜利广表示,“这和雷曼危机时男性失业多的情况刚好相反”。2008~2009年日本的外需大幅减少,在男性从业人员较多的制造业,就业岗位急剧减少。而此次的新冠疫情则严重冲击了女性从业人员较多的内需型产业。

         


         

  女性就业遭遇的逆风可能会长期持续。永浜表示,扩大线上销售、引进自动收银系统等减少销售一线人员的动向“将在避免接触的新生活方式下加快”。

    

  在2019年底之前的7年里,日本的就业人数增加了497万人,对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起到了支撑作用。增加的就业人数中女性占7成,如果女性就业困难,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会降低。  

      

          

  失业还会影响到老年以后。据日本社会保险劳务士井户美枝介绍,月收入15万~1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647元~10290元)、工作到40岁、工龄10年的女性每年能领取约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32元)厚生年金。和工作到60岁的女性相比,从65岁开始领取25年厚生年金的总额少了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2万1575元)。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显示,全球女性劳动者4成在餐饮、零售等受新冠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工作。截至7月,美国的工作女性在7个月内减少了10.6%,男性减少7.3%,女性的失业状况比男性严重。女性的就业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  

   

日本超市里的一名女性员工(资料图)

   

  在日本国内,有效求人倍率(指有效职位数量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季节调整值)持续下降。2019年12月的有效求人倍率为1.57倍,2020年7月降至1.08倍。

      

  根据行业不同,有效求人倍率的差距本来就比较大,护理服务业为3.99倍,照护专员、社会工作者等社会福利专职岗位为2.75倍。拥有专业技能和资格的人才供应赶不上日本老龄化的速度。

         


          

  在这些领域,对女性求职者的争夺比较激烈。医疗和福利领域4~7月的平均就业人数同比增加8万人,在所有行业中吸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员。

    

  在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女性也超过上年同期。新冠正在加速居家办公及网络销售的扩大,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日本综合研究所的山田久针对稳定女性就业表示,“掌握资格及与数字相关等高级技能非常重要”,强调转向附加值更高工作的必要性。

   

  培养数字人才和成人再教育是日本的政策弱项。日本的学校在授课时使用数字设备的时间很短,在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发达国家中,日本在这方面的排名最低。此外,还缺乏鼓励社会人重新学习高级技能的扶持政策。

     

  日本需要制定支持女性转向新职场的政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石桥茉莉、中藤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