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摩擦通过“适中汇率”休战
2020/01/15
美国特朗普政府1月13日取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中国似乎表示克制对货币的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目前在1美元=6.8元左右这一中美双方相互都能接受的“适中”水平上。与中美贸易战同样,货币摩擦也进入“休战”状态,但美国财政部不敢放松警惕,表示“中国拥有国有银行等多种操纵手段”。
中美两国将于1月15日在白宫签署贸易谈判的“第一阶段协议”。协议文件中被认为将有不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等内容。
美国政府2019年8月时隔25年再次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准备为进一步的经济制裁开辟道路,把中美贸易战的战线扩大到货币领域。
![]() |
中美贸易摩擦自特朗普政权2018年3月宣布制裁措施后日趋激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18年春曾创下1美元=6.2元的近年新高。
人民币贬值似乎和中美对立的激化程度保持着统一步调,2019年8月跌破7元关口,创下11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期间的贬值幅度达到一成左右。与此同时,根据美国至2019年夏季已经启动的第一至第三轮加征关税,对来自中国约一半的进口额(当时)加征了25%的关税。人民币贬值对加征关税虽说有一定的抵消效果,市场上普遍认为中国容忍了人民币贬值。
受美国取消“汇率操纵国”认定的影响,眼下的人民币汇率行情在6.8元的水平上呈现出人民币小幅走高美元微跌的走向。在美国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得到缓解的同时,中国也觉得维持在这一水平上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将会有限。稳定在中美双方的“适中汇率”水平上可以说也是美国取消汇率操纵国认定的原因之一。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1月13日的声明中表示中国承诺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尽管未公布中国干预汇率的具体做法,但美国财政部在13日发布的汇率报告中表明中国将披露有关外汇的信息。
中美两国仅仅5个月时间就达成了避免货币摩擦的协议。因为不只是美国担心人民币贬值,中国也不希望人民币进一步贬值。
中国国内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正在产生影响。为景气提供支撑需要外资等投资资金,而人民币贬值很容易加速资本流失。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分析,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资本流失额为1370亿美元。
如果人民币贬值不停止,很容易增强中国企业的债务风险。实际上在人民币明显呈下跌趋势的2019年秋季,货币管理部门就频频向银行探寻汇率行情和宏观经济的动向。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通过“第一阶段协议”,美国部分下调此前一直不断强化的加征关税,将成为转变以往容许人民币贬值的汇率政策的契机。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人民币政策并未完全消除担忧。在美国财政部的汇率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当局拥有丰富的操纵人民币手段”。不仅仅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设定基准值,还列举了(1)直接干预汇率;(2)在离岸市场上设定人民币债券利率;(3)由国有银行进行掉期交易。
中国可以对央行和国有银行进行总动员,把汇率当作“武器”,而美国由于中央银行独立于行政部门,因此在货币摩擦中缺少“帮手”。美国凭借优势地位推动贸易战,而货币政策有逆转这一局面的潜力。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河浪武史 华盛顿、张勇祥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