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回归日本股市

2019/07/08


  个人投资者正在逐渐回归日本股市。东京证券交易所等机构日前发布的2018年度股票分布状况调查显示,按金额来看,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率为17.2%,时隔3年上升。此外,投资信托的持有比率也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虽然高龄者持有的股票因发生继承等原因容易出现减少,不过年轻人对养老金感到不安,使用小额资金购买日本股票的行动出现增加。日本股市的股东构成出现变化迹象。

     

       

  受泡沫经济破裂后股价长期下跌影响,个人投资者的日本股票持有比率持续下降。在1970年度约为38%,到1990年度下降至20%左右。东海东京调查中心的高级市场分析师仙石诚指出,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龄投资者因继承问题而出售股票的行动”。这一数据到2017年度降至17%,创历史新低。

    

  不过,2018年度从股票持有数量来看,个人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的持有量增加了近10%,增至超过7.15亿单元。个人股票投资者的人数也同比增加343万人,增至5473万人。即使剔除因首次公开募股(IPO)和股票分割而增加的部分,也有192万人新开始投资股票,购买量出现增加。

  

  其背景是年轻人“自主努力积累资产”的潮流渐渐扩大。

 

显示日本股价的公告牌

    

  “iDeCo(个人型定额缴款养老金)是什么?”。6月25日,日本乐天证券在网上召开的研讨会上,不断有人提出这种初级问题。据称研讨会视频的收看人数同比增加了3成。

  


    

  一名在IT企业上班的27岁男性表示,“为了应对将来的生活而开始投资”。另一名住在东京的男性也表示,“希望管理资金应对晚年生活”。在日本,由于对公共养老金感到不安而投资股票的个人正在稳步增加。

  

  实际上在网络证券方面,以年轻人为中心,“长期定投”出现增加。例如乐天证券自动定投一定额度的投资服务,截至2019年3月底的设定件数接近124万件,同比增长64%。  

  

  此外,利用日本“小额投资免税制度(NISA)”的人数也持续增长,该制度对一定额度的投资收益等免税。据日本金融厅统计,小额投资免税制度的账户数量截至2018年底达到1150万个左右,和4年前相比增加了4成。

   

    

  另一方面,投资信托对日本股票的持有比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增至8.4%,连续4年创新高。在个人定投方面,将资金转向持有整体上市股票、分散风险效果较高的“指数型投资信托”的情况较多。此外,日本银行(央行)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环而大规模买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也产生了影响。

   

  显示海外投资者动向的“外国法人等”对日本股票的持有比率出现减少。在日本银行实施异次元宽松政策后的2014年度,海外投资者持有超过3成日本股票,比率达到峰值。之后时升时降,2018年度降至29.1%,为6年来的最低水平。     

    

  海外投资者中还包括只进行短线交易的对冲基金等。个人投资者回归日本股市的动向不仅对资产形成构成支撑,还将增强“日本国内稳定资金”的流向,有望产生稳定股市行情和企业融资的效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