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增感染减9成,多国放宽行动限制

2022/05/02


       亚洲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正在减少。由于疫苗加强针普及、曾经感染过的人增加等原因,奥密克戎的势头减弱,很多国家将放宽出行限制,迅速推进经济的正常化。另一方面,中国继续实施动态清零措施。

 

       马来西亚政府自51日起,取消了室外必须戴口罩的规定。进入公共场所时无需二维码,完成疫苗接种者在入境前和抵达时不接受检测也允许入境。社会活动接近疫情前的状态,在吉隆坡居住的卡尔森(音译、32岁)表示,“对没完没了的限制感到疲惫,现在能自由行动了,非常高兴”。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显示,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新增感染人数在近期顶峰的316日达到106万人。占到全球感染人数的近一半,成为奥密克戎疫情蔓延的中心。之后持续下降,截至430日降至10万人。马来西亚最近的新增感染人数降至约2千人,不到3月顶峰时的十分之一。

 

       在人口超过1亿人的菲律宾,最近的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为200人左右。菲律宾大选将于59日投票,选举活动进入最后阶段,各个候选人的集会聚集了众多支持者,但感染人数并没有增加。

 

       鉴于感染人数减少,各国已转向放宽限制。在新加坡,除了要求在室内必须戴口罩以外,其他行动限制基本全部取消,韩国也自2日起取消了室外戴口罩的规定。

 

新加坡街头,很多人仍保持着外出时戴口罩的习惯(REUTERS)

 

       即使放宽限制,新增感染人数也没有再次增加,背后原因之一是疫苗加强针的普及。从已完成追加接种的人的比例来看,在新加坡达到全部人口的74%,在马来西亚也达到约5成。加强针还具有防止重症化的效果,成为各国社会和经济活动转向正常化的基础。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戴尔·费舍尔(Dale Fisher)以过去3个月里约80万人(相当于人口的15%)感染的新加坡为例,指出“(由于疫苗和感染)很多人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加强”。他表示,加上室内戴口罩等保留至今的规定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亚洲各国感染者减少的原因存在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在很多国家允许入境人员不隔离的局面下,中国仍实施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除了实施封控的上海市之外,北京市也出现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到校上课的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中旬修订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把中国2022年的增长率预期下调至4.4%,比1月的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影响还将波及与中国之间存在巨额贸易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野贵司新加坡、志贺优一 马尼拉、樱木浩己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