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成为太空和军事大国的野心

2021/11/09


  韩国将政企携手走上太空和军事大国的道路。韩国政府将增加国防预算,加快推进潜射弹道导弹(SLBM)和纯国产火箭的发射试验。还将推进应对朝鲜等的强军计划。另一方面,也希望把防卫产业培育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韩国10月21日发射了首颗纯国产火箭“世界”号。虽然未能把模拟卫星送入轨道,但视察发射的总统文在寅表示,“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月球着陆的梦想”,并不掩饰兴奋感。

 

韩国10月21日发射的纯国产火箭“世界”号(REUTERS)

      

  虽然世界号火箭的项目主体是政府,但设计和生产由民营防卫装备企业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KAI)承担。预定2022年5月发射的第2颗火箭将搭载实际的卫星。文在寅表示,计划今后10年发射超过100颗卫星。

   

  还计划到2024年采用承载和推力更高的固体燃料,发射搭载500公斤级小型侦察卫星的火箭。随着此前限制韩国导弹开发的美韩《导弹协定》终止,固体燃料发动机的使用被解禁,韩国国防部7月成功完成了发动机燃烧试验。

    

  韩国的国防预算将超过日本

   

  韩国军方计划采用这种火箭,发射多颗军事侦察卫星。为了打造探测导弹发射迹象、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杀伤链(Kill Chain)”防卫系统,韩国将配合引进宙斯盾舰和无人侦察机,提高对朝鲜的监视能力。

   

  文在寅政权正在迅速增加韩国的国防预算。始于2022年的5年韩国国防中期计划提出推进“主导未来的强军”构想,将在5年里投入3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在数年内,韩国的国防预算的实际金额将超过日本的防卫预算,预计今后差距会不断扩大。韩国2022年的预算案还列入了可起降美军“F35B”隐形战斗机的轻型航母的研究费用。

      

  自主国防的理念

     

  强军构想具有多个意图。其一是减少对驻韩美军依赖的自主国防理念。韩国的安保相关人士表示,“最主要目的是从美国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虽然难以实现,但文在寅政权试图在任期内从美军收回战争指挥权。

    

  应对朝鲜导弹的能力是韩军摆脱美军实现自立的必要条件。韩国认为要具备政治上的谈判能力,军事优势是必要的。

     


         

  文在寅政权在不明确假想敌的情况下提出“全方位安全威胁”,试图在中美对立的夹缝中不偏向任何一方。背后的思维是,认为具备包括导弹开发能力的先进军事技术是推进建设不受周围大国左右的国家的道路。

    

  此外,培育防卫产业也是韩国明确的国家目标。韩国在国防中期计划中明确提出增加对军事技术的研究投资。到2026年将向无人机、太空和采用人工智能(AI)等的尖端武器开发投入7万亿韩元。

    

  韩国军方将推进防卫装备的国产化和出口。韩国防卫事业厅2021年秋季时隔1年主办了有28国的440家企业参加的防卫产业展会。到访会场的文在寅强调,“使防卫产业成为国家增长的原动力”。

    

  韩国政府的统计显示,2020年的武器装备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15.3万亿韩元,增至20年前的4.6倍。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显示,韩国已是排在世界第9位的武器出口国。

   

  韩国的太空和军事开发还存在激发朝鲜对抗之心的危险性。金正恩表示,“南朝鲜(韩国)的过度尝试是危险的。正在破坏朝鲜半岛的军事平衡”,并未掩饰警戒心。

    

  在韩国成功完成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的9月15日,朝鲜发射了短程弹道导弹。随后也持续推进新型导弹实验等。金正恩本人过去以太空开发为由,多次进行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试验,但对外宣称是“人造卫星”。

    

  朝鲜半岛的军备竞赛将动摇东亚的实力平衡,迫使日本重新思考防卫政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恩地洋介 首尔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