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用这些措施帮父母养娃
2021/06/04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加紧扩充少子化对策和育儿支援措施。6月3日,日本《育儿·介护休业法(修订)》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通过,可让男性易于获得“陪产假”。在美国,拜登政府出台了10年内投入1.8万亿美元规模的措施。背景是新冠疫情危机加快了全球出生人数的减少。除了完善育儿环境之外,采取措施缓解民众在经济方面对生育的不安也很重要。
3日通过的《育儿·介护休业法(修订)》在原有的育儿假制度的基础上,规定男性可以在孩子出生后8周内最长获得4周“陪产假”。很多男性出于工作原因对申请育儿假比较犹豫,修正案加入了只要劳资双方达成协议,育儿假期间能以按天雇用形式工作的机制。
以前休育儿假需要提前1个月申请,此次则将申请时间缩短到了2周前。注重的是可以灵活获得假期的机制。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的怀孕申报等推算,2021年日本的出生人数很有可能低于80万人。这一人数在2016年降至100万人以下,到2021年,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减少20万左右。
出生率的下降会导致未来劳动力的减少等,拉低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力。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星野卓也基于人口走势等进行了估算,得出结论称,203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潜在增长率将转为0.2%左右的负增长。星野指出,“如果出生率继续快速下降,少子老龄化速度加快,可能2040年代以后增长率也会持续低迷”。
日本此次通过的修正案的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促进男性参与育儿的环境,与陆续出台财政支援等措施、举全国之力鼓励生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 |
美国拜登政府提出的少子化对策“美国家庭计划”中所包含的措施非常广泛。为了支撑育儿家庭的生活,最长提供12周带薪的家庭和医疗休假等。还将增加对低中收入家庭的公共托育扶持。
美国还将对育儿家庭扩大发放抵扣税额的儿童津贴。这项措施本来仅在2021年实施,每年最多向每个儿童发放3000美元(6~17岁),而现在政策期限延长5年。
在教育方面的对策包括:向所有3、4岁儿童免费提供幼儿教育、2年的社区大学免费、辅助中低收入家庭儿童保育、扩大面向少数族裔的奖学金等。
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出生人数约为360.5万人,比上年减少4%。美国将通过尽快采取对策,防止由少子化招致进一步少子化的负面连锁反应。
法国也将加强少子化对策。7月起,将男性产假由原来的14天延长到28天。企业方面最低也要批准7天产假。过去男性休产假需要在孩子出生后4个月内一次性休完,而现在还可以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分两次休完。
少子化比日本更严重的韩国也将从2022年度起伴随财政政策,加紧强化生育支持,包括生育时发放200万韩元消费券(服务券)的计划等。过去实施数十年计划生育的中国也不得不正视少子化问题,5月底发布了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还将完善生育休假和保险。
![]() |
在上海的购物中心内玩耍的孩子们(资料图,reuters) |
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将来想要孩子数量减少的40岁以下的回答者给出的理由当中,最多的是“对育儿的经济担忧”。要想对抗少子化,除了像此次的修正法这样规定更容易休产假等支持育儿环境外,还要解除让民众对生育和结婚感到犹豫的经济担忧。
从政府的育儿相关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日本为1%水平,低于欧洲各国的3%水平。虽然日本已开始讨论建立跨省厅采取对策的“儿童厅”,但在各国和地区纷纷采取包括财政支持在内的少子化对策的背景下,如果日本落后,可能会面临在疫情后的世界经济中失去影响力的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中村结、西邨纮子 纽约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