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样应对新冠感染,重点明确

2020/02/18


     日本为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人的伤害,将焦点对准重症化风险较高的人。在日本国内,感染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大部分为轻症。在彻底预防风险高的老年人等人群感染的同时,需要构建能尽早发现发病患者,进而优先给予治疗的态势。

 

     日本为了避免有感冒症状的人蜂拥而至医疗机构的事态,设置了电话咨询中心。咨询中心如果认为可能感染,将向患者介绍专业门诊。设有专业门诊的医疗机构名称不对外公开。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月17日发布了建议出现发热等症状的人向专业咨询中心电话咨询的大致标准。列举了感冒症状和37.5度以上发热持续4天以上等症状。由于老年人和存在固有疾病的人容易出现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症状持续2天左右便应咨询。

  

     作为容易重症化的人,除了老年人之外,还列举了患有糖尿病、心力衰竭和呼吸系统疾患等固有疾病的人、透析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和抗癌药等治疗的人。如症状持续2天左右,即应致电咨询中心。

   

      在咨询中心认为需要就诊之际,将介绍设置有“归国者及接触者外来”门诊的医疗机构。专业门诊截至2月15日达到726个,日本厚生劳动省力争扩充至与2009年新型流感流行时相同的约800个。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信息,关于新型病毒导致的传染病,除了发热和喉咙痛之外,提出咳嗽持续1周左右、具有强烈倦怠感的人很多,如果出现重症化,将发展为肺炎。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患等基础疾病的人的重症化风险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1名感染者传染的人数为1.4~2.5人,但佛罗里达大学和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的团队认为是3.8人左右。据称2003年的“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2~4人,而2009年的新型流感为1.4~1.6人。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成仅为比较轻的症状,致死率世界整体上约为2%。由于目前并未全面掌握感染者人数,实际致死率被认为更低,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西浦博教授提出在“0.3~0.6%”的看法。

  

      为了防止风险较高的人被感染,院内感染的防止成为关键之一。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通过医疗相关人士扩散。

  

 

      从此次的新型肺炎来看,中国武汉市的医生以138名患者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显示,41%被怀疑属于院内感染。而在日本国内,和歌山县和神奈川县也发生被怀疑院内感染的事例,医疗相关人士和患者的感染浮出水面。

  

     此外,老年人设施的感染预防也很重要,冲绳县立中部医院的传染病内科副部长高山义浩敲响警钟称,“有必要认识到,如果感染在有100名入住者的设施扩大,将有30人以上发病,数人死亡”。

   

     还希望尽早发现高风险的患者,日本厚生劳动省扩充病毒检测。不仅限于和中国的联系等,医生综合作出判断,怀疑感染的情况也纳入检测范围。

   


   

      此次日本的检测最初在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和地方卫生研究所进行,每天可进行1500人左右,但由于人员和试剂不足,未能满负荷运转。在推进体制完善的基础上,请求企业和大学协助,目前已提高至逾3千人。

   

     现阶段没有治疗新型肺炎的特效药,治疗采取肺炎等的对症疗法。有报告称转用艾滋病治疗药等,产生了效果,日本厚生劳动省将转用药的使用定位为临床试验,提供研究费用,以此避免让患者个人承担。

   

日本厚生劳动相加藤胜信在2月17日的记者会上

 

      具备旨在防止院内感染的设备等的感染症病床在日本全国范围约有1800张。目前除了一部分地区之外,尚有富余,但日本厚生劳动省为应对感染者的激增,正在加快确保相关病床。该省负责人表示,“根据感染扩大的情况,有可能让重症者优先入院,而轻症者在自己家养病”。

    

      熟悉传染病的东京医科大学浜田笃郎教授强调:“厚生劳动省明确表示是‘感冒的一种’,大部分感染者仅为轻症”,指出为了专注于重症者的治疗,“国家应更明确地提出轻症者的行为指南,以回应民众的不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