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看日本(下)人宠共生之路

2019/06/28


      在持续的宠物热潮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日本也曾面对与中国类似的问题。以粪尿、噪音等为代表的“宠物公害”、人宠纠纷、对宠物的虐待与遗弃、流浪猫狗的扑杀等等,这些问题有的甚至至今困扰着日本社会。

        

      那么,日本是如何应对并为实现人宠共生社会而努力的呢?

      

抱着宠物与樱花合影的日本人(reuters,2019年4月,东京)

  

      不断完善法律

   

      日本解决宠物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当然就是制定和不断完善法律框架。除了《狂犬病预防法》,1973年制定的《动物爱护管理法》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之一。该法以实现人与动物的共生社会为目的制定,包括最近(2019年6月)的一次在内,迄今已经实施了4次修订,正不断完善。

       

       该法纳入了与动物尤其是宠物饲养相关的各类规定。其中规定饲养者有义务努力实现对宠物等的终生饲养与合理的繁殖,还规定饲养者有必要防止宠物等对他人造成困扰和危害。例如,因主人不牵狗绳而发生的宠物犬咬人、或者大叫而不予制止并对他人造成困扰等,主人都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日本有关《动物爱护管理法》的宣传海报

   

      虐待动物更将受到重罚。按上述法律,如果无故杀害或者造成宠物受伤的话,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徒刑或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以下罚款。虽然不属于直接虐待,但如果不给宠物喂食和水等,造成宠物衰弱的情况,还有在宠物患病或负伤时不给予适当的保护甚至遗弃的话都可能被处罚款。

  


  

     不仅是对宠物饲养者等,日本的法律还对从事宠物经营等宠物业者的从业规范等做出了法律上的规定。《动物爱护管理法》要求从业者向所在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在销售时也需要向购买者提供宠物的病例等十八项书面材料,还有义务进行说明。与此相关的法律——《宠物食品安全法》还对生产猫狗等宠物食品的厂商提出了规定,例如不能制造、进口或销售危害宠物健康的食品,产品有义务标注厂商名称和消费期限等。

 

     举社会之力的教育启蒙和监督管理

  

       “宠物是家庭的一员,也是地区社会的一员”,这也是日本处理宠物问题的基本理念之一。除了上述列举的全国性法律外,日本各地政府也制定有各自的条例,实施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管理以及通过定期开设“宠物教室”等传授正确的饲养方法及提高饲养者意识。

    

      事实上,宠物问题之所以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被认为在于宠物主的责任或道德缺失,还有就是对宠物教育和训练方法的不当。

    

      为了落实相关法律以及处理与宠物相关的各类问题,日本各地方自治体都设有宠物保健所以及“动物爱护中心”。这里不仅接受和处理有关的投诉咨询等,还会定期组织宣传活动和开办“宠物教室”等。从携带猫狗散步时该如何处理排泄的粪便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到如何根据宠物的不同种类或习性实施习惯的训练和教育等,专业的训练士会在讲座上仔细传授。

     

携爱犬一起上瑜伽课的女性(reuters,东京)

      

      随着此类宣传教育的实施,宠物主本身的意识也在提高。据称,日本近来还掀起了对宠物的教育热潮。面向爱犬的函授讲座尤其受到欢迎。这种讲座每月会根据宠物犬的月龄给主人寄送相应的玩具和教材,形式类似于面向婴幼儿的早教课程,不过价格方面却有过之而不及。

  


      当然,对于实际产生的问题,日本各地方自治体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东京都就在当地的相关条例中禁止主人在给狗散步时松开狗绳。对于不清理猫狗粪便的行为,各地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的自治体专门设置了巡视员制度,除了在问题多发地增加巡视和清理、在公园的沙堆等覆盖防护网等之外,还会积极向周围宠物主发放宣传单加强提醒。

     

      京都府宇治市等更是想出了被称为“黄粉笔作战”的独特举措。该市等向当地居民发放粉笔,让他们用粉笔将留在地上的狗粪圈起来引起人们注意,以此敦促养狗人自觉清理狗粪。据称,实施后发现效果明显,不清理狗粪的现象几乎不再出现。

      

市民用黄色粉笔画个圈把狗粪圈起来,并写上时间(5日,名古屋市港区)

   

      宠物相关的公益组织或民间团体也在宠物爱护和提高民众意识和规范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动物爱护协会”就面向考虑饲养宠物的民众提出了饲养前应该思考自身是否具备的“10个条件”,其中包括“是否获得了全体家人的同意?”、“是否对经济方面的负担做出了充分的考虑?”、“有否考虑好当自己无法继续饲养时的处置方式?”等等,这很好的给仅凭兴趣或一时冲动而想养宠物的人们提了个醒。

  

      行业提高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一方面,经营宠物和宠物食品等的相关业界也在做各自的努力。

   

      以宠物店、宠物沙龙等为会员的日本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全国宠物协会”为提高现场销售人员的职业水平专门设置了被称为“家庭动物管理士”的资格考试制度。该考试以希望从事宠物销售等相关行业工作的学生等为对象,从低到高设置了3级~1级的考试。通过3级的人员将掌握从事宠物销售等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2级以上则为管理人员准备。日本全国目前已有近1万4千人取得3级管理士资格,他们在销售一线为宠物购买者等提供着说明和建议等服务。

     

      另外,日本宠物食品协会也设有“宠物食品贩卖士”的认定制度,培养掌握宠物食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些资格认证制度也为日本宠物行业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减少与宠物销售等相关的纠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升温的宠物保险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宠物保险。与面向人类的健康保险类似,可以对猫狗等宠物的一部分治疗费用进行补偿的“宠物保险”也在日本逐渐普及。针对宠物的保险在日本兴起于2000年代以后,但如今日本被认为已成长为仅次于英国和北美的第三大宠物保险市场。

         

      目前日本有10家左右的企业提供宠物类保险,也存在各种项目与类型。一般可以对宠物就医、住院以及手术时的医疗费用提供70%或者50%的理赔。

     

给宠物犬上保险的日本女性(资料)

 

      保费方面,据称由于狗的就医频率高于猫等,所以狗的保费更贵。以日本最大的宠物保险企业——anicom损害保险的一款提供70%医疗费返还的保险商品来看,适用于7岁的宠物猫的年保险费为4万2130日元(约合人民币2666元),而针对吉娃娃等小型犬的价格为5万6790日元(约合3593元),哈士奇等大型犬则高达8万8590日元(约合5605元)。

    

      虽然宠物保险的保费并不便宜,但随着日本人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员以及重要伙伴的趋势增强,宠物保险的签约率截至2017年推算达到8%,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主人努力实现终生饲养提供了一定的安心与保障。

  

      “不养宠物本身也是一种爱”?

  

      包括民众对宠物爱护意识的提高、宠物产业的规范化和规模的逐渐扩大等在内,日本政府和社会为营造人宠共生环境所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相反,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问题也不断浮现。

  

      以在中国也成为一个巨大难题的流浪猫狗等的收容和扑杀问题为例。据统计,由于宠物饲养热潮的持续高涨,日本对流浪猫狗等扑杀数量在1974年到达顶峰的122万只。不过,随着社会对宠物爱护意识的提高,日本很多地方自治体提出了努力减少扑杀的“零扑杀”目标。事实上,东京都在2016~2017年度实现了对狗的零扑杀。日本全国在2016年度的扑杀数也骤减至5万6千只。

    


  

      然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表面上看扑杀数确实在减少,但自治体的动物保护设施以及动物爱护团体却因收容的猫狗等的大幅上升而苦不堪言。以2016年开始提倡零扑杀的熊本县为例,由于减少扑杀,该县收容的动物数量由原先的20只左右猛增至10倍以上。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存在放弃饲养的不负责任的宠物主。

    

熊本县动物爱护中心收容的流浪狗等

 

      日本在2013年修订的《动物爱护管理法》中将宠物的“终生饲养”列为了饲养者的努力义务,如果能够真正实现终生饲养的话,扑杀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但即使是日本,离这一目标也还存在距离。为了杜绝放弃饲养和遗弃等行为的发生,日本有的地方甚至贴出了“不养宠物本身也是一种爱”的宣传语,希望以此增强宠物饲养者的责任意识。

  

      问题不止于此。最近日本宠物饲养者与宠物医院间的纠纷也呈现增长态势。也就是说,宠物的医患纠纷也在表面化。

  

      背后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正是主人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而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关爱。因此当面对自己的宠物在医院等接受治疗后死亡等情况,有的主人会认为医院负有责任而选择诉讼,要求赔偿。据日本一位民事法官透露,“在近10年左右,宠物主向法院起诉宠物医院的情况出现激增”。不过比起人,宠物更难以确定死因,因此宠物主胜诉的情况较少,但似乎也出现过被告方被要求向宠物主赔偿数十万到百万日元的判决结果。

    

在日本一家宠物医院接受与人一样的CT检查的宠物犬(资料)

   

      还有宠物的老龄化问题。由于日本人也面临这一问题,因此当宠物主本人步入高龄,自身不具备饲养宠物时该如何应对?或者,当宠物本身走向高龄时又该如何看护?等等,这必将成为步入令和时代的日本社会在摸索人宠和谐共生之路时的一个重要议题。

  

      “机器宠物”可以减少烦恼?

      


       “宠物也并不一定偏要是动物”,最近也有日本人提出了这样的想法。索尼在20多年前就发售了机器狗AIBO,专门给自己的AIBO取名,并对其“宠爱有加”的人也不在少数。日本一家从事AIBO修理业务的公司社长直言:“如果是机器宠物的话就不用担心自己老了养不了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宠物主的生活方式”。

   

在索尼举办的AIBO相关活动上相互交流的AIBO主人(reuters,2018年8月,东京)

  

      的确,如果是机器人的话,也不用担心给他人带来伤害和困扰。索尼于去年发售了新款AIBO,销售情况似乎很不错。如果同样能向机器人倾注爱的话,这也不失为实现“人宠共生”的一种理想模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