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这样看中美摩擦

2019/05/31


   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主办、围绕亚洲的政治和经济展开讨论的第25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5月30日在东京开幕,针对因围绕贸易和安全保障的主导权之争而加强对立的中美关系,与会的各国首脑和阁僚相继发出了担忧的声音。亚洲各国希望避免在中美任何一方中选边站的风险。相继有声音要求在发展为全面的“冷战”之前,尽早解决对立。

  

   “我们是否正站在‘新冷战’的入口?”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Gombojavyn Zandanshatar)以富有刺激性的提问开始发表演说。

 

   过去的亚洲是“美苏”通过军事和经济发挥影响力的东西方冷战的最前线。在经济力量上优势明显的美国获得日本的帮助,逐渐形成了亚洲的秩序。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安全保障的对立格局变为“中美”。在经济方面,面对中国主导的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美国也借助“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构想明确彰显出对抗意识。

 

   但是,亚洲在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之外,在从日本到韩国和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展开被称为“雁行型”的经济合作过程中,构建了复杂的供应链。中美对立将对这种供应链造成打击。

 

   “亚洲各国不希望作出站在(中美)哪一边的选择”,被认为是新加坡下一任总理的最强有力候选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Heng Swee Keat)这样说,显示出亚洲地区的真心话。

 

   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在此次“亚洲的未来”会议上,针对美国的批评突出。“美国必须接受并非永远都是卓越国家这个事实”,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这样提出了忠告,还指出“被两头大象踩踏的将是草”,对于亚洲周边国家因贸易战长期化而遭受的影响表示了担忧。

 


   

   柬埔寨首相洪森的态度是“遭受打击的是美国国民”。柬埔寨被认为是亲华国家,但对于坚持强硬路线的特朗普政权,亚洲各国正在加强不信任感。

 

   另一方面,中国方面也存在问题。一直出现知识产权侵害和强制技术转让问题。市场开放也并不充分,美国将国家的产业补贴等视为问题。

 

   一直受益于自由贸易的亚洲担忧中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如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所说“亚洲占到世界自由贸易协定(FTA)的3分之2”,亚洲是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化的堡垒。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生效,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定(RCEP)也力争年内结束谈判。

 

   如何遏制看不到尽头的中美对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封为“中美之间的协调人”。安倍与特朗普构建蜜月关系,另一方面对华关系也在改善。

 

 不过,日本与美国在印度太平洋战略上展开合作,虽然决定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但仍未看到具体成果。在亚洲各国的首脑中,还听不到对日本的期待。

 

   为了避免进入新冷战的危机,能为“亚洲的日本”作出哪些贡献?这可以说是日本面临的重大课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亚洲总局长 高桥彻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