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脱欧入亚”

2019/05/17


  在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西面、莫斯科河畔矗立着被称为俄罗斯“白宫”的联邦政府大楼。1991年“苏联八月政变”爆发之际,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讲的一幕让这座建筑为人所知。

    

1991年8月,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演讲(Reuters)

     

  在政府大楼前,有一座沙俄帝国时代末期的首相彼得·斯托雷平的铜像。斯托雷平认为“俄罗斯的力量在远东”,致力于各项改革,推进远东的开发和移居。这座铜像由尊敬斯托雷平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2年自费建立。

 

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前的彼得·斯托雷平铜像

    

  普京就任总统以来,提出开发远东的战略,加强向亚洲倾斜。如今,在中美对立的背景下,俄罗斯希望进一步加深与作为亚洲战略轴心的中国的蜜月关系。2018年秋季,普京在索契召开的国际有识之士会议“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上表示,“经济限制也存在商机。一直以来美国向中国大量出口大豆。今后俄罗斯将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的伙伴愿意,俄罗斯还可以提供远东的土地”。

   

  但对于巨大邻国中国,俄罗斯也怀着相反的感情。从身边的例子来看,在莫斯科的街上日料餐厅随处可见,而中餐则不多。即使在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远东地区,也几乎看不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这是因为俄罗斯政府对中国人进入俄罗斯充满警惕。

    

  普京真正想描绘的是什么样的亚洲蓝图?日本又应该如何行动呢?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瓦西里(音译)指出,“俄罗斯力争在亚洲的经济合作中保持‘多样性’”。他表示,“过度依赖中国”是未来的担忧,现在应该是改变过度依赖欧洲的时候。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心中所想的是多边主义。

     

俄罗斯总统普京(Reuters)

   

  2月20日,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在外交政策方面首先提及中国,但随后着力介绍的却是与印度的“战略关系”,之后又提及日本和东南亚。

  

  印度如今正在推进与日美澳合作,但其原本就与苏联关系紧密。冷战时期,美国支持巴基斯坦,苏联支持印度。苏联解体后,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遇冷,在普京的示好下双方的蜜月关系再次恢复。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背景下,印度仍决定从俄方大量采购武器,还计划建设核电站。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驻莫斯科事务所的畔蒜泰助表示,“对于普京来说,印度是‘大欧亚’地区的重要平衡器”。俄罗斯越是加深与中国的关系,大国印度的重要性越是增强。普京大力构建与东南亚国家的对话框架也是出于类似想法。

       

  日本似乎也有机会。例如畔蒜提及的“日印俄3国讨论地域课题的对话框架”。据称力争实现平衡外交的印度有识之士也发出呼声,希望日本发挥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也符合构建“多层次亚洲”的构想,日本将发挥新的战略价值。

    

  一直以来,提起日本的对俄外交,首先想到的是“北方领土问题”和“牵制中国”等内容。但无论日本如何加深与俄罗斯的关系,也难以插入到中俄之间。北方领土谈判也呈现出走向长期化的态势。

    

  即便如此,日本也不能失望,应着眼亚洲的未来推进对俄外交。因为如今的亚洲是“有普京存在的亚洲”。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政治部次长 桃井裕理 莫斯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