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蒂尔:一带一路和印太战略同等重要

2018/07/04


  日前,第24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在东京举行,与会各方针对亚洲如何跨越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保护主义政策等不利因素、实现繁荣等展开了磋商。相继有声音强调了根据多边框架和规则、展开活跃投资和竞争的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6月11~12日举行的“亚洲的未来”会议恰逢历史上首次美朝首脑会谈,各方还就朝鲜危机的走向进行了热烈讨论。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在会上发言。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对其发言进行了归纳。

    

马哈蒂尔

   

  马哈蒂尔: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战略性要冲,是贸易国家,因此世界和平与稳定对马来西亚至关重要。但目前世界充满混乱,各国的政治领导人正在走向不同的方向。此前一直推动自由贸易的国家的领导人正在否定自由贸易。虽然仍在口头上标榜自由贸易,但大部分国家都设置了某种限制。

   

  对于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完全的自由贸易状态下参与竞争并不容易。我们希望自主制造汽车,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这并非由于关税或税制问题,而是由于各国对进口车设置的规定形成了阻碍。事实上,日本市场几乎被本国车占据,韩国也如出一辙。在中国,尽管外国企业也在拓展业务,但正在形成本地化生产。我们实际上无法进入这3个市场。

  

  针对自由贸易,马来西亚主张应根据各国的实力改变应对方式。新兴市场国家无法和先进工业国展开平等竞争,应当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在纳吉布前政权时代)马来西亚决定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时,我本人并不赞同。这是因为,我认为参加协定或许会对马来西亚产生消极影响。当时美国正推进TPP。在美国退出、试图迈向保护主义的时候,我们却正在迈向自由贸易。

  

  在国力存在差距时,应考虑这种差距。应像高尔夫比赛中给予差点(handicap)那样做,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竞争。发达国家也知道,自由贸易并非易事。在像美国那样的富裕国家迈向保护主义的背景下,要求小国坚持自由贸易或许缺乏正当性。

 

  世界分为小集团、各个集团相互激烈竞争并不是好事。如果能让世界合而为一,在考虑各国的优势和弱势的基础上构建展开合作的体制,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才成为可能。

   

  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通过投资促进马来西亚人就业,伴随技术转让非常重要。我们不欢迎购买土地盖房子、仅让外国人居住的投资。在美国的硅谷,利用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等新事物已经出现。在医疗领域也是一样。

   

  民主主义正在在世界上取得进展,但对于处于过渡期的国家来说,实践伴随困难。在选举中重要的是,失败的一方接受结果等待下一次机会。但在处于过渡期的国家,失败一方不接受选举结果、试图反抗的情况并不罕见。民主主义的概念在民众中浸透,需要较长时间。

    


      

  在马来西亚,尽管存在强大的执政党,仍是在野党(在5月的联邦议会众议院选举中)取得胜利。我虽然做好了政权移交不会顺利推进的心理准备,但令人惊讶的是,在没有发生流血事件的情况下实现了政权移交。我感觉非常幸运。

     

  (马来西亚的民主主义与欧美式的)自由民主主义有所不同。需要考虑马来西亚属于国内存在不平等的多民族国家这一点。(马来西亚以前的统治模式被批评为“发展型独裁”)但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经济发展基础来说是必需的。

  

  民主主义指的是市民严格遵守法律,根据国家的状况接受一定程度的制约。虽然和过去相比有所改善,但直到今天,马来裔居民和其他族裔居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巨大。在城市地区,没有马来裔居民,大多数都是华裔。各民族在物理上被分割的状态令人失望。

   

  中国的“一带一路”和日美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同等重要。马来西亚不能拒绝中国。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是连接世界东西方的走廊,应保证自由航行。在打击海盗等方面,警察的力量已经足够,不希望军舰在这里往来。

   

  关于连接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高铁计划,目前马来西亚在财政方面没有提供资金的余力。将来或需要建设纵贯马来半岛的高铁。此次的决定是推迟引进,存在重新讨论的余地。不过,相比2个城市之间的铁路,远程路线或许益处更大。

  

  马哈蒂尔:以医生身份进入政界,1981~2003年担任马来西亚总理,打造了经济增长的基础。在2018年5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赢得胜利,再次出任总理。现年92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