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借“乱”开展全方位外交 构筑与中俄关系

2018/06/05


  印度正加速与中国和俄罗斯构筑紧密关系,并巩固与法国和伊朗的沟通管道。在美国特朗普政权搅乱国际秩序的背景下,印度总理莫迪的全方位外交已初见轮廓。莫迪把当下国际秩序的混乱局面视为印度在国际社会建立与经济规模相符的“大国”地位的良机,加紧展开攻势。

          

  2018年,莫迪的外交攻势伸向被特朗普政权震动的国家。自年初以来,莫迪2月相继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以及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举行会谈。3月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德里举行会谈。

           

莫迪(左)和习近平(右)握手(4月27日,湖北武汉,XINHUA-KYODO)

       

  由于与美国出现贸易摩擦,中国开始着手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4月下旬,莫迪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访华,双方在武汉进行了为期2天的非正式会谈。在会谈中,围绕2017年夏季以来中印军队在喜马拉雅山边界对峙一事,两国首脑就暂时搁置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中印对立这一多年来的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可能发生变化。美国华盛顿中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古普塔(音译)认为,“武汉会谈将作为中印关系的转折点载入史册”。

  

莫迪(左)和普京(右)(5月21日,索契,图片由印度政府提供)

    

  5月21日,莫迪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与俄方在黑海沿岸的度假胜地索契举行非正式会谈。从苏联时代开始印度就与俄罗斯关系深厚。在美国4月对俄罗斯实施追加制裁的背景下,印俄两国首脑促膝交谈,商讨了如何应对美国的制裁。

      


            

  此外,莫迪还与普京确认了共同推进连接伊朗、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构想,该构想由印度提出。莫迪表示,“(会谈)取得了很多成果”。莫迪2018年内预定至少与习近平会面4次,与普京会面5次。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持续保持7%的高增长率。印度拥有超过13亿人口,2022年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从上述数字来看印度的确是大国,但其直到最近依然无法摘掉接受援助的“贫困大国”帽子。尽管如此,印度国内要求确立与国力相符国际地位的舆论声逐年增强。

    

  莫迪与中俄首脑确认将推进构建“多极世界”。在冷战时期以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盟主自居的印度正试图通过新的全方位外交发挥影响力。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小柳建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