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能让G7团结吗

2016/04/28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和英国金融时报(FT)的联合采访时,对于5月将在日本伊势志摩举行的G7峰会,安倍表明由七国集团(G7)带领国际社会前进的决心。但美国在参与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日趋消极,G7的存在感出现下降。在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时候,G7内部可谓同床异梦。团结G7十分困难,将担任5月召开的伊势志摩G7峰会主席的安倍,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责任。

  衰弱的话语权

  “具有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治和普世价值观的领导人聚在一起,G7是共同讨论世界前进方向的重要场合”,安倍强调了G7的一体感。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受日经和FT联合专访
  在采访中,安倍始终表示出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恐怖袭击、叙利亚问题、难民问题和新兴国家经济减速等充满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全球问题上,各国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即便如此,G7也能超越利害关系以共通理念共同面对。

  但G7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正持续下降。G7在2000年时占全球名义GDP的比例高达65%,到2011年已下滑到50%以下,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下滑至46%。包括俄罗斯和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的话语权正在加强。

  此外,G7内部也并非坚如磐石。对于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日美两国对其监督体制抱有疑问,而英法德意却积极加入。英国在2015年秋季以国宾规格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双方达成了核电站和高铁等大型项目的合作意向。随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被中国资金吸引,相继访华。

  日美两国正在凸显主导构建亚洲安全保障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姿态。强烈谴责中国的海洋战略,并达成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意在遏制中国,致力于人权自由和环境优先的自由贸易体制。


  安倍倡导的“法治”等普世价值也是G7的一致主张,对中国产生影响。但欧洲与远东距离遥远,缺乏地缘政治警戒感,更容易优先经济利益。

  围绕俄罗斯,欧洲在能源等方面与其经济联系密切,日本则存在北方四岛问题。日本和欧洲与对俄强硬的美国态度截然不同。安倍强调了俄罗斯参与打击IS的必要性,同时表示“为了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签署和平条约,日本认为与普京的对话非常重要”。

  美国威信下降

  导致各国步调不一的是美国威信的下降。曾经在安保和经济方面均处于G7领导地位的美国在叙利亚问题和打击IS上缺乏有效措施。要求中俄作为“负责任大国”采取行动、解决中东和朝鲜问题,美国必须领导G7再次团结一致。

  与联合国安理会和G20相比,G7更易于统一立场。对于并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日本来说,日本是G7在亚洲唯一参加的框架,作为主席国再次提高G7的地位,对日本外交将起到正面作用。G7在伊势志摩峰会上的团结将成为第一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