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为何还能保持坚挺?
2020/06/05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大造成全球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作为东南亚贸易基地的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一直保持坚挺。原因是世界各地对药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高涨。但此前的电器、汽车等主要产品的出口却处于低迷状态,未来能否保持增长势头尚不明朗。
![]() |
新加坡的4月出口额(不含石油)同比增长9.7%,已连续3个月增加。起到拉动作用的是药品,增加到了上年同月的2.7倍。尤其是对日本出口增长9.6倍,对欧盟出口增长5.7倍,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创历史新高。与食品相关的出口方面,对美出口增长3.2倍,总体增长66%。
![]() |
药品和食品出口增长明显的国家还有泰国。4月主要出口产品大米和水果的出口分别增长23%和3%,鱼类、小麦、饲料等的出口均同比增长。医疗器械和药品出口也增长9%∼13%,推高了总出口额(增长2.1%)。
4月是东南亚主要国家因外出限制令造成经济活动停滞的时期。新加坡关闭了重要产业之外的工厂,泰国各汽车企业的工厂也纷纷停产。在很多经济学家预测出口将减速的背景下,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出口之所以能保持坚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各国急需确保药品、医疗器械和食品储备,而东南亚国家抓住了这方面的需求。
新加坡是全球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基地,泰国则出口多种农产品和水产品,两个国家都从中受益。作为安全资产的黄金需求在世界范围内高涨,这也是黄金交易活跃的两国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
但药品以外的制造业的出口却持续低迷。4月,泰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同比减少54%。马来西亚占出口额4成的电器产品生产陷入停滞,4月总体出口下滑24%。
东南亚各国已从5月开始分阶段重启经济活动,如果工厂的开工率提高,也会对出口起到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药品和食品的供求关系已开始获得改善,发达国家强化了本国生产体制。如果全球经济迟迟无法好转,与制造业相关的出口将会长期低迷,总体出口也存在失速担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野贵司 新加坡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