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副作用显现 美国通胀压力加强
2018/09/19
美国特朗普政府启动的对华制裁第3轮中大量包含家具和手提包等消费品。此外,还涉及很多汽车零部件、电子零部件和化工品,在美国国内作为完成品生产的家电和汽车等也将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另一方面,在中国出口企业之间,景气度的恶化已经开始,逐步升级的贸易战的副作用开始逐步显现。
美国将在9月24日启动的涉及约5745项产品的第3轮加征关税中,家具和家电等消费品按金额计算占到2成以上。
![]() |
与7月的草案相比,消费者熟悉的美国苹果手表型终端“Apple Watch”、因对安全的影响而遭到反对的汽车用儿童安全椅等排除在外。
服装从当初就是大部分处在范围之外,可以看出特朗普政权试图抑制进口产品物价上升对消费者的影响。此外,将年内的额外关税抑制在10%,也可以解读为顾及年底商战。但是,美银美林集团经济学Stephen Juneau指出,“犹如对5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消费税”。
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表示,“在采购条件上将设置一定的宽松措施”,暗示提高进货价和转嫁成本。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RF)的估算,由于10%的额外关税,家具的最终价格将上涨2%,消费下降4%。如果税率提高至25%,消费将下降8.2%,影响将增大。
“美国制造”的产品也将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家电巨头美国惠而浦(Whirlpool)的高管透露,“从中国采购的零部件将被加征关税,在俄亥俄州生产的洗碗机等的价格将上涨”。该公司曾要求将马达等排除在外。
美国的整车生产也将受到影响。位于广泛供应链顶点的汽车将在广泛品类上受到影响。仅运输汽车零部件等的相关设备来自中国的进口额就达120亿美元,影响就难以估量。
实际上,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加拿大麦格纳国际和德国博世等从中国向美国进口被分类为橡胶、金属制品和电子产品的产品。在全球材料厂商等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交的意见书中,作为最终客户,列举了美国通用汽车(GM)和丰田等的名称。
从中国方面的出口产业来看,此前启动的措施的影响已开始扩大。出口企业聚集的广东省的制造业景气度迅速恶化。8月时隔2年半低于50的荣枯线。原因是新增订单出现锐减。
由在中国展开活动的美国企业组成的中国美国商会8月底~9月初以会员企业为对象进行了紧急调查。认为如美国启动新一轮制裁“将产生负面影响”的回答达到74%。
在日本企业中,在美国生产汽车制动器用摩擦材料的大塚化学等在原料进口方面受到影响,而阿尔卑斯电气和京瓷等将在中国造电子零部件的对美出口方面受到影响。
运营“优衣库”的日本迅销在2012年时收购的企业在美国生产8成产品的高档牛仔裤品牌“J Brand”,布料和丝线等的进口或将受到影响。该公司指出“美国服装将不得不加快推进海外生产”。
另一方面,三菱化学从中国向美国进口的锂盐等被排除在额外关税之外。该公司利用从中国进口的材料在美国生产电解液,被用于美国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等纯电动汽车(EV)采用的锂离子电池。该公司表示“无法从中国以外采购”,结果得到认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