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正走出悲观情绪

2023/02/01


      全球经济的悲观论调正在减弱。北京时间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3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2.9%,比3个月前提高了0.2个百分点。对物价走高放缓和中国经济正常化充满期待。由于战争激化和中国的需求复苏,通货膨胀压力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

 

      IMF认为,此次《世界经济展望》的下行风险很高。例如“战争激化”是风险因素之一。关于中国,“大城市圈以外(新冠病毒)免疫水平较低,医院的接诊能力不足”。

   

   

      在列举这些隐忧的同时,《展望》表示增长率预期“已触底”。2022年1月做出的2023年预期为3.8%。在随后一个月的俄乌冲突后连续3次下调,到2022年10月调至2.7%。此次在乌克兰危机下首次上调。

 

      美国为1.4%,上调0.4个百分点。欧元区和日本上调0.2个百分点,分别调至0.7%和1.8%。转变防疫政策的中国被上调0.8个百分点,有望达到5.2%。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对其他地区具有0.3个百分点的拉动效应,强调“这非常巨大”。对于世界经济,他表示“有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转折点”。

 

      民间预测也很乐观。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询问了5名经济学家,预测的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平均为2.3%。

 

      企业的景气度正在变化。1月3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达到50.1,时隔3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

 

      中国顺利复苏之际也有其他隐忧。那就是再次加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的可能性。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的铜期货目前比2022年底上涨10%。有观点认为作为铜的最大消费地的中国需求将增加。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称,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出历史新高。由于围绕尖端半导体的中美对立等,存在供应链再次陷入混乱的风险。

 

食品正在快速涨价(2022年,伦敦的一家大型超市,Reuters)

  

      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等原因,美欧还存在物价高居不下的隐忧。如果货币紧缩长期持续,将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1月31日发布的欧元区10~12月经济增长率降至0%左右。此外,经济基础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过度负债问题也仍未解决。

 

      主要国家和地区一起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最差前景目前正在远去。但是,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脱钩的火种,持续险象环生的局面并未改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松尾洋平、高见浩辅 华盛顿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