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迎拐点,全球面临同步经济衰退?
2022/07/2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下调了世界经济的增长率预期。针对维持通货膨胀和加息的美欧等很多主要国家多次下调。从新冠疫情中世界经济的复苏趋势迎来拐点。面临欧洲的能源短缺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危机等风险因素,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指出,“4月以后预期明显转弱。世界可能很快就会处于同步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
IMF在7月26日发布的展望中,除了成为核心的基本情境以外,还提出了发生可能性较高的“替代情境”。认为2022年的增长率为2.6%,2023年为2.0%,将基本情境分别下调了0.6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将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中断、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全球通货膨胀长期化、货币紧缩带来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等列为下行风险。如果风险浮出水面,10月的下次展望将进一步下调预期。
![]() |
20日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和东京电视台联合采访的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依然巨大,经济衰退的隐忧正在加强”。
如此踩下急刹车的预期在2021年的阶段基本不存在。
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剧了全球原本就存在的通货膨胀。IMF预测世界消费者物价2022年上涨8.3%。比4月时提高了0.9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为6.6%,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达到9.5%。
美国等国被迫大幅加息,还遭遇中国疫情扩大导致的封城。
观察基本情境发现,欧元区的预期比4月下调0.2个百分点,降至2.6%。除了通货膨胀之外,由于中国封城导致的供应链混乱的影响,出口也增长乏力。
原本就复苏迟缓的日本下调0.7个百分点,降至1.7%。国内生产总值(GDP)距离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更加遥远。
俄罗斯的预期为-6.0%。由于资源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比4月时上调2.5个百分点,但由于在入侵乌克兰之后遭受的制裁,并未走出负值区间。
SMBC日兴证券的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丸山义正的估算显示,世界整体的GDP在4~6月按环比年化增长率计算减少2.7%。自疫情最初蔓延的2020年4~6月以来首次转为负增长。7月15日发布数据的中国按环比年化增长率计算大幅减少10.0%,欧美微弱的增长难以弥补。
未来的不确定性也突出。从美国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7月22日发布的7月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快报值)来看,综合指数比上月下降4.8个百分点,降至47.5,跌破50的荣枯线。
![]() |
此外,占美国GDP的7成的个人消费也因通货膨胀而放缓。7月25日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继5月之后再次下调全年业绩预期的“沃尔玛冲击”给市场造成动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看不到终结迹象。
危机在各国疲于应付之际逼近。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1~6月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外流几乎匹敌2021年全年的流入”。对于应对新冠疫情的财政刺激导致债务进一步增加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本国货币贬值导致的偿还负担加重和资本外流造成进一步打击。IMF认为应加快推动债务重组的国际合作,但作为主要放贷方的中国持消极态度,并未取得进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