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全球面临通缩压力
2020/05/14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扩大,物价下行压力在全球扩散。美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出约11年来的最大降幅。航空运费和服装价格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幅下降。在欧元区和日本等地,通货紧缩的阴影也日趋逼近。外出限制等举措导致广泛的需求消失,另一方面,生产活动停滞带来供给短缺,有的领域价格正在上升。各国或面临艰难的选择。
![]() |
5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4月CPI(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环比下降0.8%。降幅与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年12月持平。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指数也下降0.4%,创出自1957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大降幅。
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经济活动明显受到限制,短期间内需求消失的影响巨大。航空运费在短短1个月内下降15%,降幅大幅超过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此外,油价走低也产生影响,汽油价格下降21%。外出限制让顾客减少,服装价格也下降5%。
![]() |
美国4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大幅下跌(Reuters) |
欧元区4月CPI(快报值)同比上涨0.4%,涨幅比3月下降0.3个百分点。日本总务省发布的4月东京都地区CPI(中旬快报值)数据中,除生鲜食品之外的综合CPI同比下降0.1%,时隔3年转为下降。除了能源价格的下跌之外,服务价格上升放缓也是原因。
此外,物价下行压力还波及到新兴市场国家。4月中国CPI环比下降0.9%,连续2个月下降。此前因非洲猪瘟(ASF)蔓延,猪肉价格上涨,但餐饮需求减退连带猪肉需求也跟着减退。猪肉价格下跌成为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近预测显示,从2020年消费者物价的同比涨幅来看,发达国家平均为0.5%。相比2019年的1.4%踩下急刹车,预计创出2015年(0.3%)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20年新兴市场国家平均为4.6%,低于2019年的5%。
![]() |
食品价格的涨幅创下1970年代以来新高(Reuters) |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历史性收缩接近1930年前后的世界大萧条,而且在短期内难以避免。美欧开始陆续探索重启经济活动,但目前经济和物价的复苏脚步变缓慢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在因疫情生产活动停止进而出现供给力不足的领域,局部正在发生推高物价的压力。在美国,鸡蛋价格在1个月内上涨了16%。牛肉上涨4%,猪肉上涨3%。原因是员工之间的感染扩大,关闭的食品工厂增加,出现了商品短缺。除餐饮需求等之外的“家用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6%,涨幅创出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的新高。
美国的失业率在4月上升至战后最严重的14%左右。食品价格上升对收入减少的家庭构成进一步打击。在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以“鸡蛋跟风涨价”为由起诉食品超市,可见社会的不满也在加强。
在物价下行压力和上行压力共存的背景下,各国的中央银行面临艰难的选择,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的零利率政策今后应该会持续。这是因为不含食品和能源的CPI同比涨幅距离美联储定为目标的2%越来越遥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