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在经济领域也陷入僵持
2014/07/10
![]() |
reuters-kyodo |
在中国的外汇市场上,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4日上涨,一度创下3个月来的最高值。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顾及美国的表现,但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依然根深蒂固。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3月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扩大至2%。自2010年实施浮动汇率制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改革,但是对汇率的干预程度并未减弱,美国财务部官员表示“(中国)频频将汇率诱导至接近下限的水平”。
美国议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魏登(Ron Wyden)等超党派官员同一日发表声明称“难以接受”中国持续性的汇率干预措施。此外围绕世贸组织(WTO)的政府采购渠道等问题,美国也对中国的应对表示失望。
另一方面,在同一日的讨论中,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掌握在美国手中。要求美国放宽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限制以及促进中国企业扩大对美投资等。
围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推进退出量化宽松战略,中美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中国以担心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向将变得不稳定为由,要求美国有秩序地退出量化宽松。
美联储主席耶伦也出席了9日的开幕式。美联储主席出席中美对话实属罕见,据称耶伦围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形势,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等人交换了意见。
在13年夏季召开的中美对话中,中美双方就加速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达成共识。尽管经济界对此充满期待,但由于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等问题导致中美外交关系趋冷,美国政府相关人士称“协议实际上并未取得进展”。
为寻找核心议题而绞尽脑汁的中美当局将地球变暖和能源合作作为此次对话的正面议题。9日双方就加强合作、推动气候变化的新框架谈判(15年为截止期限)达成共识。这反映出向气球变暖问题倾斜的奥巴马总统和国务卿克里的强烈意志。中国当局者也表示有必要积极合作,促进谈判取得进展,但并未提及具体做法,仅仅是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撤消IT产品关税、放宽牛肉进口限制、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贸易领域的对华悬案,访问北京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弗罗曼列举了以上几点。此外美国还在有关扩大WTO信息技术协定(ITA)的磋商中强烈敦促中国做出让步。
(矢泽俊树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