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铝净出口国

2022/05/11


     中国目前已转变为铝的净出口。由于俄乌冲突导致的燃料价格走高等影响,欧美的铝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中国因新冠疫情蔓延导致的封城影响,需求低迷,同时燃料涨价的影响被抑制,出现供应层面的富余。通过转卖至高价销售的欧洲赚取差价的趋势在扩大。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3月初级铝(铝锭)的出口量达到4万2259吨,与出口数量小的上年相比激增至56倍。另一方面,进口量则比上年减少55%,降至3万9433吨,2月以后连续2个月出现出口超过进口的净出口。

    

 

      背后存在欧洲和亚洲市场的供求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价格差的扩大。因俄乌冲突而产生供应隐忧的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由于电力价格走高,欧洲的铝业企业不得不抑制生产,供不应求迹象加强。

 

       形成对照的是,在亚洲,中国的疫情对策和汽车减产等正在带来供过于求。中国本国出产煤炭,同时并未参加煤炭禁运等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容易获得相比西方国家相对低廉的能源。此外,生产成本容易出现差异,这也在导致铝净出口。

 

      供求差异体现在市场价格上。作为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3个月期货价格3月上旬一度突破每吨4000美元,刷新最高价。目前由于高价导致的需求放缓隐忧等,呈现回落态势,但仍为2700美元左右,比1年前上涨1成左右。

 

       另一方面,在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上市的铝期货则低于每吨2万元。按美元计算,扣掉在SHFE缴纳的税负,中国价格比欧洲低170美元左右。与2021年秋季前后中国比欧洲高出300美元的情况相比出现逆转。

 

 

      在价格低的亚洲采购、在偏高的欧美出售以获得利差的套利正在增加。日本的一家商社表示:“最近2个月出现利用比较容易确保的散装船、采购数万吨铝运往欧美等的趋势”。

 


   

      中国过去2年里进口了大量铝锭。2020年中国表示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推进了有助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的铝等减产的政策。为了弥补减产,进口增加,令人担忧导致世界供求紧张。

 

铝锭(资料图)

 

      如果中国的出口持续扩大,欧美的供不应求有可能缓解。在LME确定的国际价格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现货交易中被参考,将抑制原材料上涨,还可能对通货膨胀的动向产生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浜美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