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博士”出现“误诊”?
2020/07/21
国际铜价出现大幅反弹。7月13日,作为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3个月)一度飙升至每吨6633美元,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广泛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家电产品、汽车等领域的铜的价格是反映世界经济的指标,被称为“铜博士”(Doctor Cupper)。如果直接从目前的铜价来判断的话,全球经济已经恢复至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之前的状态,但这次“铜博士”有“误诊”的可能性。
从今年年初起,铜价持续处于下跌状态,3月19日跌至4371美元的最低值。中国4月8日针对全球最先爆发新冠病毒疫情并出现很多死亡病例的湖北省武汉市解除了封城措施。后来,欧美经济也开始运行,铜价上涨速度加快,与3月的最低值相比,涨幅达到5成。甚至超过了中美贸易摩擦对铜价产生下行压力的2019年的最高值。
![]() |
各国政府在与尚未平息的疫情作斗争的同时,也在力图推动经济运行,并度过了最艰难时期。但对于恢复至两年前水平的铜价,业界出现了认为价格过于强势的观点。从中美关系来看,围绕香港问题,两国矛盾再次升级。
目前的铜价已经偏离全球经济实际发展情况,推高铜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因素是,铜价虽为反映全球经济的镜子,但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全球每年的铜需求量约为2300万吨,中国占其中的一半。中国领先于其他主要国家快速重启制造业,中国政府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刺激了基础设施投资等,这些因素均反映在铜价上。
![]() |
广泛用于多种领域的铜价被称为全球经济的镜子 |
在国际市场上,6月份铁矿石的现货交易价格10个月来首次超过每吨100美元,运输铁矿石和煤炭的大型货船的租费迅速飙升至今年最低价的10倍以上。铁矿石商品以及运输这些商品的“中国概念股”均大幅上涨。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通过采取环保措施,限制了废铜进口。以前铜都是用废料生产的,现在则改成了以未锻轧铜或精矿(在中国国内进行提纯)的形式来进口。住友商事全球调查公司指出,“以前,中国的铜精矿进口量每月为120~130万吨左右,4月份却超过了200万吨,原来未锻轧铜的进口量为44万~45万吨左右,6月份却超过了60万吨”(首席经济学家本间隆行)。
除了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及制造业恢复外,由于中国政府的限制而使得精矿及原料金属的供应紧张,从而推高了作为国际指标的期货行情。
第三,智利等资源国的疫情影响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供应。铜产量全球首屈一指的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也于6月下旬宣布,该国北部的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矿山进行部分停业。
建议企业采用价格波动风险对冲的日本Market Risk Advisory公司代表新村直弘表示“除了观察商品行情外,今后还要注意北半球与南半球的环境差异”。中国、欧美及日本等消费国集中在北半球,人口也多。而巴西、智利、澳大利亚及南非共和国等资源国大多集中在南半球。
![]() |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的丘基卡马塔矿山(Reuters) |
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消费国的经济开始恢复,对南半球资源国因新冠疫情爆发而影响供应的不安加剧。新村认为,这种情况的差异将使铜行情的上升幅度超过实体经济。在中国需求强劲的背景下,对巴西等国供应的担心将推高行情,这种情况也适用于铁矿石。
即使北半球进入夏季,疫情仍在持续,气温变化对疫情的影响尚不明确。不过,到了冬季,“北半球又有很多国家被迫封城、经济停滞,而南半球的资源国却恢复的可能性也无法否定”(新村)。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的铜行情就会被迫转头下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编辑委员 志田富雄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