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参与全球锂资源争夺

2017/12/01


  中国企业正在全球抓紧收购锂资源。原因是拥有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出台了从汽油车向纯电动汽车(EV)过渡的方针。各企业需要确保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的原料供应。受此影响,锂价涨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英澳资源巨头力拓集团和日本企业也在努力获取锂资源权益,全球的锂争夺战或将愈演愈烈。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一声令下,公司高管纷纷动身前往智利,开始与智利经济发展局(Corfo)展开谈判。该局在资源开发方面拥有影响力,北汽提出了从锂生产、电池制造到纯电动汽车组装在内的产业振兴政策。

 

  瞄准南美和澳大利亚

 

  中国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也开始为在智利开展业务做准备。据当地媒体报道,比亚迪统括该地区业务公司的高管表示:“正探索与当地企业围绕锂开展合作,还计划直接投资”。中国锂行业大型企业成都天齐实业集团也向全球大型锂生产商智利矿业化工(SQM)出资2%。

 

   

  为什么这些企业都瞄准了智利呢?中国被认为消费了全球超过40%的锂,但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锂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20%,而智利的储量占到全球一半,全球3分之2的锂都集中在南美。想确保锂供应的中国企业自然瞄准了这里。

 

  南美通过晾晒法提取盐湖中的锂,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而澳大利亚采取从矿石中精制的方法。虽然澳大利亚的锂储量仅占全球10%,但由于生产效率比南美高,所以其产量全球居首,占到40%。除南美外,中国企业同时还从澳大利亚获取资源。

       

  中国长城汽车此前与德国宝马启动了合资生产纯电动汽车的谈判。该公司也决定向澳大利亚锂矿山开发企业Pilbara Minerals出资3.5%。目标是获得2018年开始开采的锂矿的购买权。此外,天齐实业也收购了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Talison Lithium)。

 

  摆脱汽油车

 

  争抢锂资源的原因是中国的汽车政策。中国政府4月发布中长期规划,2025年将把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NEV)的销量由2016年的50万辆增至700万辆。

 

  9月底又宣布,2019年开始引进要求汽车厂商必须生产和销售一定比例新能源车的规定。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面向新能源车等环保车的全球电池市场规模在2016年为1.4万亿日元,到2025年将增至6.6万亿日元。

   


    

南美多从盐湖水中提取锂离子(智利矿业化工)

    

  发现商机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从事药品等业务的日本兴和集团保有智利矿业化工超过2%股份,力拓也被认为计划向智利矿业化工出资。丰田通商在阿根廷保有锂权益,阪和兴业向计划在墨西哥生产锂的加拿大企业进行了出资。

  

  调查中国金属行情的亚洲金属网的数据显示,作为锂交易指标的中国国内碳酸锂价格在11月中旬涨至每吨15.9万元。超过因投机资金流入而暴涨的2016年4月的峰值,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虽然取代锂电池的新一代电池的开发不断推进,但其被认为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实用化。在一举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最近几年,锂资源争夺战会始终持续。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广州 多部田俊辅、圣保罗 外山尚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