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钢材市场冬去春来?
2016/01/28
![]() |
钢材价格2015年的一年内下跌了40%左右。原因是拥有过剩生产设备的中国持续高水平生产,加上经济增长减速导致需求停滞。拥有大量库存的中国厂商通过降价扩大出口,结果导致亚洲市场的供需失衡。
一方面,价格下滑也导致很多中国钢铁厂商陷入亏损。新日铁住金的一位高高管表示,“(中国厂商)已经扛不住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供货”。另外,中国宝山钢铁及台湾的中国钢铁等对市场行情影响力较大的厂商也纷纷表示要涨价,改善盈利的机会加大。
之前一直持续扩大的钢材生产也开始被踩下刹车。中国2015年粗钢产量为8亿383万吨,比上年减少2.3%,时隔34年转为负增长。除了竞争力较弱的中小高炉停产之外,鞍山钢铁等部分骨干企业也开始减产。因此,中国国内的钢材交易价格出现了反弹。
另外,进入2016年以后,中国政府首脑也开始要求产能过剩的企业压缩设备。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中国似乎已正式开始着手解决作为削减产能障碍的就业问题”,比如尽力应对因工厂关闭而失业的人员等。
不过,亚洲的钢材交易价格上涨势头并不显著。中国的内需以建筑领域为中心表现低迷,价格上涨后,钢材的供应也容易随之增加。日本一家从事钢铁贸易的商社表示,“货币持续贬值的俄罗斯产品也可能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日本钢铁联盟会长柿木厚司认为“低迷的市场行情不会呈V字形复苏”。
2015年,中国钢材年出口量首次超过1亿吨,超过了日本的粗钢产量。在全球,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接连不断,日本厂商的出口环境也不断恶化。在亚洲地区,以中国供给过剩体制为背景,合成纤维等多种材料的交易价格也持续低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