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因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而面临变革

2020/10/28


       “温室气体2050年零排放目标”将推动日本国内的产业界迎来变革。此前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车(HV)等环保技术上领先,但在可再生能源普及等方面落后。如果不以企业、政府和高校的总动员发起挑战,难以指望在新一代环保技术上东山再起。

 

       “必须尽可能转向电动化”,在日本首相菅义伟1026日的施政演说之后,一家日本汽车厂商的高管表明了进一步发展环保车的必要性。

 

       日本国内汽车以混合动力车(HV)为核心,在低燃耗车领域取得成功,但在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车(FCV)等不排放尾气的汽车领域,前景不明朗。

 

       日本企业认为由于续航距离和充电设备等制约,纯电动汽车普及有限,一直重视发展混合动力车。另一方面,包括美国特斯拉发动攻势等,近来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在日本,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也很突出。日本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或将增强。日企的纯电动汽车要卷土重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在燃料电池车的开发和销售方面,日企一直领先,但截至2019年度末,日本国内的累计销量仅为约3800辆。这一数字明显低于日本政府作为截至2020年的目标而提出的4万辆。而在海外,政府和民间携手加快燃料电池车开发和氢能利用的措施引人关注。随着加氢站等建设,降低燃料电池车价格的技术创新也刻不容缓。

 

       此外,日本的钢铁行业或许也需要加快推进去碳化的措施。

 

 

       从全球各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钢铁接近3成。而在日本国内,仅钢铁业的排放量就达到工业领域的47.6%。

 


 

       炼钢分为高炉法和电炉法,前者利用源自煤炭的焦炭来还原铁矿石,后者以铁废料为原料。日本制铁和JFE控股等日本3家大型企业采用高炉法,炼铁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钢铁厂的生产线(资料)

 

       全球的钢铁业正在推进发展不采用焦炭而以氢还原铁矿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这方面领先的是欧洲企业。

 

       德国大型钢铁和机械企业蒂森克虏伯集团8月宣布计划称,开始建设氢还原方式的钢铁生产工厂(年产40万吨规模),到2025年完成大部分建设。欧洲安赛乐米塔尔则提出目标称,将结合氢还原炼铁法的实用化和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等,到2050年在全球工厂使二氧化碳排放实质上减为零。

 

       而在日本,日本制铁和JFE钢铁等大型企业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正共同推进实证研究。不过,日本制铁社长桥本英二表示,“只要仍未实现低价氢能的大量供给,就无法进行氢还原炼铁”。日本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落后。

 

       现阶段日本国内钢铁行业将零排放目标实现时期定为2100年,要提前50年实现,必须转向氢能。或许需要指明日本政府和民间如何携手利用氢能的道路。

 

       日本最大经济团体“经团连”的会长中西宏明在26日菅义伟发表施政演说之后的声明中表示,“这是极难达成的挑战”,在高度评价2050年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的同时,也表示要达成目标,革新性技术的开发和普及不可或缺。

 

       日本需加快转向可再生能源,但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很高,没有国家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就难以维系。在需要技术创新的风力和光伏面板领域,欧洲和中国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如何支援包括新涉足在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冒着风险挑战技术创新的日本国内企业,这似乎也是一大课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