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社长这样看中国疫情后消费动向

2020/05/07


       蔓延到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被认为尚需一定时间才能结束,而先开始出现疫情的中国正逐步恢复到正常模式。日本罗森通过当地子公司等在中国经营着约2600家店铺,针对中国的消费变化和在日本应当考虑的问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了社长竹增贞信。

 

罗森社长竹增贞信

 

       记者:在严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武汉,市场形势有哪些变化?

 

       竹增贞信:武汉尽管48日解除了封城,但仍然有别于自由往来的生活。约2个半月的封城让人们习惯了宅家生活。现在仍保持着这一习惯。罗森在武汉约有400家店铺,销售额比疫情前下降20%左右,要完全恢复可能还需要时间。

 

       人们对外出比较慎重,还没到由着想法轻松出门吃喝的程度。尽管餐馆已经重新开业,但似乎大部分人都不是堂食,而是带回去吃。

 

       记者:约有1500家店铺的上海的情况如何?

 

       竹增贞信:和武汉相比宽松一些,但仍比日本严格,散步还不那么随意,还是要宅在家里。目前放宽限制,城市的消费和经济开始重启。此前限时营业的罗森也恢复到24小时营业。人们逐渐有了放心之感,销售额恢复到同比下降10%的水平,但消费者似乎仍小心翼翼

 

       记者:中国的动向会对日本的消费前景和援助措施等构成参考吗?

 

       竹增贞信:我觉得会。尽管不清楚新冠疫情会在何时结束,但在宅家消费方面,日本也形成了习惯,我认为疫情结束后仍会暂时持续。估计不会马上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上半财年尤其如此。从日本全国的烟花大会等夏季活动相继停止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由于国家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中国的援助措施详细而迅速。除维持就业的措施外,还对口罩等防疫物资进行补贴、国有企业减免房租和水电燃气费等。中国还将便利店视为生活必需,为继续营业提供支持。

 

       记者:日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竹增贞信:新冠疫情使得便利店的备货品类发生了显著变化。宅在家里需要做一日三餐,因此卷心菜之类的基本蔬菜和精肉、牛奶、面包等需求高涨。比超市离家更近的便利店很受欢迎。另外,似乎是为了增添一点居家生活的乐趣,包装鲜艳的商品和甜点类也卖得不错。结果有的住宅区内的便利店销售额增加12成。但商业办公区的形势非常严峻,有店铺的销售额甚至下降9成。

 

       记者:新冠疫情带来哪些机会?

 

       竹增贞信:居家办公和网课等全民数字时代正逐步来临。应当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一个生活更加方便的社会。解禁线上诊疗是一项切合时宜的措施。酒类销售的年龄限制、非处方药的销售等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田中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