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日本扫货能持续多久?
2015/11/11
“跪式服务令人感动”
“在日本能获得在中国享受不到的体验。的确很想再去”,上海一位25岁的公司女职员阎丹深有感触地说。为了避开国庆节长假的人潮,她选择9月底的1周时间第一次到访了京都和大阪。据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关西国际机场附近的折扣店试穿鞋子的时候,店员特意跪下,解开鞋带给她穿上鞋。这一举动令她大为感动。
![]() |
在中国国庆节长假的最后一日的7日,旅游者等熙熙攘攘的大阪心斋桥筋商店街(kyodo) |
据这位高管的分析,作为旅游目的地,日本受到欢迎的原因包括,“轻松愉快”、“服务好”和“价格低廉”。对于首次赴海外旅游的中国人来说,对于突然前往距离遥远且文化不同的欧美国家,具有强烈的抵触感。而乘飞机只需数小时的日本等亚洲各国则成为能轻松享受海外旅游的目的地。
一方面,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加,日本能说中文的服务人员和中文旅游指南等也不断充实,逐渐降低了海外旅游特有的精神压力。同时,在中国没机会见到的礼貌待客服务也俘获了中国游客的心。
不过,最大的魅力还是在于“价格低廉”。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政权上台以后,日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这令很多中国人感觉日本商品“品质优良,且价格低廉”。此外,药妆店和便利店等处销售的化妆品和点心等也颇具魅力,且都是在本国很难买到的东西。
在中国的“微信”上,类似“日本必买购物清单Top100”的帖子等被广泛传播,因此产生“饥饿感”的中国人拜托前往日本的家人和朋友代为购买。这也成为了令日本人难以想象的中国游客的“爆买”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 |
日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中国人感觉日本商品价格低廉(2月,大阪市内的百货店) |
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之后,接下来消费将瞄准的是旅游等休闲和服务。熟悉中国消费情况的加施德咨询公司董事大龟浩介认为,这种消费“是个人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的,与经济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在长假期间,中国国内的消费呈现低迷。据中国商务部统计,长假期间零售与餐饮业销售额(快报值)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1%,增幅低于2014年的12.1%。商业设施内服装等商品销售区域门庭冷落,另一方面,熙熙攘攘的是面向孩子的游戏设施和快餐等商品销售以外的领域。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日本正成为满足他们无法在本国获得到的体验的地点,这种倾向被认为将持续一段时间。
可能令“爆买”走向终结的3大风险
那么,是否存可能在让“爆买”戛然而止的风险呢?大龟董事断言称,“最大的风险是汇率波动”。目前,推动中国游客涌向日本的最大因素反过来则将成为风险。越是形成日元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物美价廉感就越会降低,现实的中国人的日本热也可能迅速降温。尤其是经销在中国也能买到相同商品的奢侈品等的日本百货商场很有可能遭受重创。
![]() |
再有则是中日关系等政治风险。事实上,在这个长假期间,访问香港的中国大陆游客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3%,在此前增长2位数的基础上迅速下滑。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解释称,这是因为香港发生了让大陆游客感到不愉快的事件。他将香港年轻人等抵制大量购买商品的大陆消费者的问题列举为原因。而在日本,以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为开端、中国游客出现减少的情况也令人记忆犹新。
虽然不清楚这3个风险会在何时出现,不过一旦出现,访日游客的暂时减少或将难以避免。不过,从日本的角度来说,要想尽可能遏制减少的幅度,将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培养诸如文章开头的阎姓游客那样、在购物以外也能感受到日本魅力的人。旅游相关行业也不应为各种信息或喜或忧,而应该采取行动提高服务,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那一天。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连支局 原岛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