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供电走向实用,手机耳机永不断电

2022/02/25


  可使用电波为设备远程充电的无线供电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在海外,美国新兴企业率先把无线供电技术应用在游戏机和智能手机上。在日本,考虑到相关限制将会放宽,软银集团已开始研发利用手机基站无线供电的技术。由于能够远程便捷充电,将来再也不用担心设备没电。数字设备的方便性将会出现飞跃性提高,新设备和新服务的开发也将取得进展。

    

  “从汽车到小型家电、耳机、电话、可穿戴设备,万物都将以无线方式接入电源,无缝选定最佳充电方式”。美国无线供电初创企业Powercast的首席执行官Charles Goetz如此表示。

  

  美国苹果iPhone具备被称为“Qi”、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即可充电的功能。Goetz表示,“苹果具备Qi功能之后,我们的电话响个不停”。

      

  无线供电是像微波炉一样,把电波功率放大后发射到1~10米外的技术。无需插上充电线就能为设备充电。以智能手机为例,目前已出现了Qi这样的非接触充电技术,将来有望实现使用电波远程便捷充电。无线供电虽然被指出存在电波干扰等问题,但海外国家仍在不断放宽限制。

    

           

  实际上,Powercast的技术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获得批准。该公司将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销售由专用设备发射电波的“无线充电握把”,可为任天堂家用游戏机“Nintendo Switch”的控制器充电。

       

  “陆续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已在超过45个国家获批”。开发无线供电技术的美国初创企业Ossia的首席执行官Doug Stovall雄心勃勃地表示将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

    

  Ossia也开发出了用无线电波为设备充电的技术,并在美国、欧盟、英国等地获批。该公司的技术已被美国沃尔玛应用在仓库的卡车搬运管理等方面。还设想将来在门店使用,由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信号发送器为电子购物车和电子价签充电。

             

  另一方面,在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发射电波的设备受到严格监管,需要获得技术标准合格证等,监管部门对无线供电一直态度慎重。比如,为任天堂Switch的控制器充电的Powercast产品就不能在日本使用。

   


        

  尽管如此,日本总务省仍计划最早2022年内首先允许在室内使用无线供电技术,将使用920兆赫兹频段的电波,采用牌照申请制度。计划分阶段放宽限制,2024年前后允许在室外使用,2030年前后允许大功率供电。

     

  在首先允许的室内无线供电的产业用途方面,松下开发出了卡片型信号接收装置。日本初创企业Space Power Technologies也开发出了可用于标签等的零部件,瞄准在不用电池的状态下管理工厂、仓库的产品和零部件的用途。Ossia也计划在日本与半导体贸易商丸文合作开展相关业务。

   

Ossia使用输电设备(右下)为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软银则瞄准了第2批放宽限制的室外用途,已开始在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的支援下,与京都大学和金泽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由手机基站发射电波的技术。

    

  软银首先推进的实验是在半径10米左右的范围内由基站设备发射1毫瓦以下的电波。只要在基站电波的范围内,耳机、防盗标签、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将有望不再需要更换电池。

     

  软银在日本国内拥有约20万座基站,无线供电业务有望成为使用通信基础设施传输电力的新业务。软银基础技术研究室的长谷川直辉表示,“现在通信运营商根据流量来收费,将来或许会变成对每个终端收取电费的业务模式”。

     

  NTT docomo等也发布了无线供电技术,该技术作为5G之后的新一代技术备受关注。

          

  对于无线供电技术来说,开发与收发信号相关的零部件也十分关键。为了给无人机等供电,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和金泽工业大学教授伊东健治等人正在推进研究使用氮化镓材料,把无线供电的功率提高到3倍。

        

  海外的研发动向也十分活跃。长期研究无线供电技术的京都大学教授筱原真毅敲响警钟称,“中国的开发动向是一大威胁”。在中国,小米发布了可为数米外的智能手机充电的技术。

      

  据印度调查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无线供电市场的规模到2026年将达到134亿美元,扩大到2021年(45亿美元)的3倍。此前日本企业一直对涉足该市场持慎重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外企业不断获得相关专利。

    

  担忧对人体造成影响

      

  随着物联网(IoT)社会的到来,无需担心电量耗尽的无线供电受到高度期待。

      

  无线供电技术拥有漫长的历史。美国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以19世纪末进行的输电实验而闻名。

    


        

  目前,iPhone具备只需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就能充电的功能。纯电动汽车(EV)也确立了停车即可充电的技术,以实用化为目标的开发不断取得进展,但这些技术都需要供电端和充电端紧密接触。

     

  无线供电则能向10米开外发射电波。随着信号收发零部件和设备的开发不断取得进展,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商用化也变得容易起来。今后有望开发出以无线供电为前提的新设备和新服务。

       

  无线供电存在对人体造成影响以及产生电波干扰的问题。如果是给纽扣电池充电,对人体的影响与手机电波差不多,但如果功率很大,就有可能产生担忧。Powercast的首席执行官Goetz称,“现在消费者对此有些紧张,如果他们对无线供电有更多了解,可能会普遍接受”。

    

  Ossia开发出了通过波束反射来避开人或障碍物的技术,并将其配备在设备上。无线供电被认为首先将从耳机等小型终端开始实现商用化。不过,今后在室外发射可为无人机或机器人充满电的电波时,将会需要这样的辅助技术,此类技术或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渡边直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