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脱碳化技术大竞争,日本优势在哪?

2021/05/27


     日本将2050年把温室气体实际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明确列入条款的《地球温暖化对策推进法》5月26日成立。估算数据显示,要实现脱碳化,仅日美欧和中国4个国家和地区就需要在2021~2050年投资8500万亿日元。日本是抓住巨大市场的需求助力增长,还是甘愿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左右世界经济格局的技术竞争即将迎来关键时刻。

   

    日本此次成立的改正法争取2022年4月实行。日本提出了205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森林等的吸收量达到均衡的“零净排放”目标,改正法以该目标为基本理念,明确写入条文。即便政府更迭,将来也会维持这一政策,敦促企业进行中长期投资。

   

    围绕把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的目标,美欧宣布要在2050年实现,中国也表示要在2060年达成,通过官民合作加紧开发旨在实现脱碳化的新技术。

   

    日本所面临的课题是,能否在氢实用化和新一代蓄电池等领先领域继续保持优势,通过落后于人的碳地下储存技术等扭转局面。

   

     脱碳化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是纯电动汽车(EV)等所需要的蓄电池。车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双雄是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韩国的LG化学,日本企业的存在感也变得不高。

   

 

     日本在这一领域有可能挽回局面的是能够使充电一次的可行驶距离延长的全固态电池。丰田和松下等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丰田打算为2020年代上半期推出的车型配备这种电池。

    

     可再生能源设备也是脱碳化的关键所在。2000年代,夏普和三洋电机的太阳能电池板席卷了全世界,但如今全球近8成供货量来自中国。日本企业在价格方面输给了竞争对手。

    

     东芝和理光等日本企业研究的薄膜型轻量钙钛矿型(Perovskite)太阳能电池板为日本企业夺回主导权带来希望。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炼铁企业等对实现脱碳化寄予厚望的是氢气。日本3大钢铁企业将共同研究使用氢来炼铁的技术。在日本制铁公司的东日本制铁所设置试验炉,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实用化。通过用氢代替来源于煤的焦炭,再加上二氧化碳分离回收,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成。

    

     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出资、分析专利申请动向等的Astamuse公司介绍称,从2001年以后在本国以外申请氢相关专利的件数来看,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在海外企业也加快开发速度的背景下,日本如何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将氢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将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对于高度依赖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日本来说,有望成为“王牌”的是回收废气等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埋入地下的CCS技术。美国在该技术的实用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企业方面,J-POWER和东芝正在开发对火力发电站等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和储存的技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