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冠病毒对策“B计划”

2020/09/18


       新冠疫苗开发加速,在俄罗斯和中国已有疫苗获得批准,开始给一部分人接种。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公开表示2020年内疫苗实用化。但疫苗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效,而且数量也不够全世界所有人接种,这时就需要有“B计划”。在药物和疫苗的普及不够及时的前提下,不断推出能降低感染风险的技术。

 

       说起作为新冠对策而备受期待的尖端技术,就会想到全球最高性能的日本国产超级计算机“富岳”和能用于预测感染动向等的人工智能(AI)。日本政府也重点提供相关的研发预算。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使用富岳,AI也是需要有基本的数据才能发挥力量。

 

       在更加简单的现有技术和低技术(low-technology)当中也存在启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理事长浜口道成呼吁,“希望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拿出勇气,参与到本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传染病对策中”。

 

       找一找就会发现,有很多有潜力的技术。比如在有可能用于防范病毒的物品方面,就有口罩和过滤器的相关技术。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的校长塚本康浩利用鸵鸟蛋培养流感病毒的抗体,使之渗透到口罩中,制成抗体口罩并商品化,这件事在日本较为有名。把相同技术用于新冠病毒的研究也在推进。制造感染时发挥重要作用的病毒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给鸵鸟注射,成功从鸵鸟蛋中取得抗体。

 

通过鸵鸟蛋培养抗体(照片由塚本校长提供)

 

       之后在实验中向带有抗体的口罩滴下包含新冠病毒的液体,结果显示感染能力降低了90%以上。即使滴下的病毒量比咳嗽和打喷嚏时更多,也能产生效果。力争今年冬季推出具有流感和新冠两种抗体的口罩。

 

渗透过病毒抗体的滤纸(照片由塚本校长提供)

 

       塚本校长将这种技术开发称为“轻巧创新”。已确保了20多只用于培养新冠抗体的鸵鸟。还携手大型空调企业等,计划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空调过滤器和病毒检测传感器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用于感染简易检测,调查呼气中是否包含病毒。目前正在与大型机械企业推进共同开发。

 


 

       此外,日本大分大学教授一二三惠美正在推进一项研究,开发向空气中的病毒喷射并使之失去活性的特殊喷雾,力争实用化。

 

       一二三教授开发的是“超级抗体酶”,附着于抗体的酶能像剪刀那样破坏病毒的抗原。已经找到高性能化的方法,使之攻击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所需的蛋白质。

 

将超级抗体酶用于病毒对策的示例(图片由大分大学一二三教授提供)

 

       这项技术目前已通过小鼠实验确认效果,今后争取应用于人体。据一二三教授表示,从原理上来说也可以用于新冠病毒。设想喷在拥挤人群附近,或者通过加湿器在室内喷洒。

 

       日本还出现关于将“光子晶体”用于病毒传感器的研究。“光子晶体”拥有纳米单位周期结构,有望应用于光通信及汽车用传感器等。大阪府立大学准教授远藤达郎等人着手相关研究,成功检测出流感病毒。

 

       将这种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轻松检测唾液中有无病毒的设备等受到期待。据悉也存在用于检测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另外,在材料科学、化学合成、微生物学等日本优势领域,或许也有其他可以用于抗击疫情的成果。此类研究的优点是与使用超算开发新药和疫苗以及临床试验等不同,不需要巨额费用。

 

       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表示,京都府立大学及大分大学的项目一年最多花几千万日元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实验。而且有的研究课题还与企业展开合作。

 

       即使今后顺利研发出新冠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上述研究成果也仍能发挥作用。未来如果发生新的传染病,也可以使用。不扎堆于关注度高、追求潮流的研究,而是支持朴素但充满创意的课题并扩大研究范围,这从长期来看也符合国家利益。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安藤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