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研发竞争激烈,日企看准小型化

2020/01/29


       无需面对交通拥堵和恶劣路况,轻松飞往目的地,这样的“空中飞行汽车”正在逐渐揭开面纱。在海外,预计最早将在2020年开始推出试验服务。全球的初创企业和大型飞机制造商的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日本企业能否打入这一市场呢?

  

       在科幻动漫中出现的飞行汽车在街道上空飞行的情形正在渐渐走近现实。德国初创企业Volocopter于201910月在新加坡以高层建筑群为背景进行了飞行汽车载人试飞。在大城市中心地区成功实施该公司的首次载人飞行。

 

       2014年成立的中国亿航智能也在广州市等地多次实施了载人飞行试验。美国优步科技也计划最早2020年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启动“空中出租车”的试飞,2023年推向商用化。

 

优步的空中出租车模型

 

       这种飞行汽车采用无需跑道、可垂直起降的“VTOL”机体。多为电动,自动操控技术成熟后将不需要飞行员。飞行汽车被期待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吸引了各方投资。

 

       在这一领域,日本初创企业SkyDrive面向海外企业发起挑战。该公司2019年夏季在爱知县丰田市设立了开发基地。社长福泽知浩表示,“虽然比海外一流企业晚了1年,不过更安全、小型的机体应该存在需求”。他还表示,“多的时候,每周试飞近100次”。

 

       该公司用于无人飞行试验的试制机长2米、宽1.5米左右。通过搭载在机体4个位置的上下两个一组的螺旋桨来获得升力。搭载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可以像小型无人机一样飞行。

 

       SkyDrive以丰田汽车员工等2012年成立的团体“CARTIVATOR”为母体,力争实现业务化,2018年成立了公司。2019年通过风险投资的资金和自治体的补贴筹集到15亿日元。还从飞机制造商和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中了约20名技术人员。

 

       该公司力争2020年夏季公开载人试飞,2023年开始销售机体。载人机型比试制机大一圈,控制难度加大。目前处于在室内使试制机悬浮在近10米高度的阶段,福泽社长表示,“开发才进展到30%”。力争使试制机具有以60km/h以上的速度在100~200米高度飞行的性能。

  


 

       在日本国内,除了SkyDrive外,无人机企业Prodrone也正在开发载人的救援用无人机。源自东大的企业teTra aviation也力争开发可搭乘1人的机体,相关动向越来越活跃。

 

       飞行汽车会如何改变社会呢?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人的出行方式向空中扩大。除了少部分富裕阶层外,迄今为止短距离的个人出行仅限于地面和水面。在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背景下,地面运输网的建设受到诸多物理性制约。飞行汽车有望成为支撑新一代出行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的交通手段。

  

 

       由于无需跑道,预计还将被用于离岛和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发生灾害时,向受灾地运送医生和救援物资或将更加方便。

   

       飞行汽车有着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的可能性。据美国摩根士丹利预测,包括机体和服务在内,全球飞行汽车的相关市场规模将在2040年之前达到1.5万亿美元。除了新兴企业外,大型飞机制造商欧洲空客和美国波音也力争获取这一巨大市场。

 

       不过飞行汽车的普及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例如航行管理系统等技术的进步、完善确保安全的规则、噪音对策和整个社会的理解等。初创企业与大企业和政府合作,在日本也制定出使空中飞行汽车起飞的计划,这是日本企业打入世界市场的第一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山田辽太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