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用“贴膏药”治疗心脏病和精神疾病
2019/07/17
日本的制药公司开始开拓从内服药转向外用贴剂(经皮吸收药)的新需求。大日本住友制药最早将于2019年夏季在日本国内推出世界首款思觉失调症(schizophrenia)的外用贴剂。安斯泰来制药已于6月开始销售治疗心房颤动的外用贴剂。协和麒麟将启动帕金森病外用贴剂的商业化。随着老年人增加,易用性也和疗效一样成为制药行业的目标。
精神疾病和痴呆症的患者存在难以按处方正确服用内服药的情况,容易导致治疗中断等。外用贴剂需求增加的背后是痴呆症和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增加。日本国内痴呆症患者人数在2015年约有520万人,到2025年预计达到约700万人。
与片剂相比,外用贴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便于防止使用片剂时的忘记服用和用药过量问题,让医生和看护人员一眼就能了解用药情况。此外,使用外用贴剂时,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耗尽,而且还有助于抑制副作用。
此外,吞咽能力下降的老年人也能安全使用。由于药物不经过胃肠,不易受到饮食的影响。还能防止误服导致的事故,减少忌口和时间限制。老年人当中有发生将药连同包装纸一起吞下的事故。
大日本住友制药将片剂型的思觉失调症治疗药“Lonasen”改为外用贴剂,已于6月取得了制造销售许可。预计在90天以内可享受医保,最早今年夏季上市。
![]() |
大日本制药标志(资料图,reuters) |
大日本住友与掌握外用贴剂技术的薄膜企业日东电工共同开发了外用型。片剂型的“Lonasen”顶峰时年销售额达到128亿日元。外用贴剂力争实现更高的销售额。将应对6月问世的Lonasen仿制药。
日东电工是液晶用薄膜的大型制造商,将把胶带等技术应用于经皮吸收药。除了与制药公司共同开发之外,该公司还将以自主品牌销售哮喘和心绞痛的经皮吸收药。
安斯泰来制药6月携手日本Toa Eiyo公司推出了心房颤动的外用贴剂。这种药物能够抑制神经活动、调整心率,外贴型属于世界首款。对患有心房颤动的人来说,长期服用片剂常常会造成负担,外用贴剂将减轻负担。
协和麒麟与推出镇痛消炎剂“撒隆巴斯(Salonpas)”等的久光制药展开合作,推动帕金森病外用贴剂的商业化。久光制药2018年9月向日本厚生劳动省申请帕金森病外用贴剂的许可,力争2020年2月之前获批。协和麒麟2019年2月签署了关于这种药的国内销售协议。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存在药效消除后出现腿脚瘫软等身体难以动弹的情况,必须严格按时服药。据悉外用贴剂能有效帮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如果改为外用贴剂,对制药公司来说,能在将此前已经商品化的有效成分改变形式后长期销售。开发新药需要超过1000亿日元的资金和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仅仅是改变形式,两方面都能大幅削减。
美国调查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推算认为,2023年外用贴剂等经皮吸收药的市场将从2018年的57亿美元增加至71亿美元。为患者着想和使用便利度将创造新的市场。
为减少“剩药”而使用物联网技术
从忘记服药和吃剩下等“剩药”导致的医疗费的浪费来看,据悉日本国内达到每年500亿日元规模。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企业正在推进利用“物联网(IoT)”等技术来减少剩药的举措。
![]() |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将在用嘴吸入粉末状药物的吸入器上采用物联网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药的吸入器上内置传感器,构建通过云平台上的系统掌握使用状况的机制,在患者未及时服药时发出提示。目前正在讨论上市时间。
此外,在容易忘记自己注射药量的糖尿病方面,也在推进利用物联网技术。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开发出了实现物联网化的注射器“互联胰岛素笔(connected insulin pen)”。这款注射器能自动记录胰岛素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将血糖测定值和数据结合起来,增强疗效。
日本JCR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企业PHC将在儿童的服药管理方面采用物联网技术。在向矮小症患者投放JCR的生长激素制剂时,将注射器和智能手机APP连接起来,可自动记录和管理用药时间和用量。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下淳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