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解析正加速揭开日本人起源之谜
2019/05/31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与国立遗传学研究所、东京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绳文人的全基因组解读。由此可以推断绳文人是在3.8万~1.8万年前从大陆集团中分离出来的。在人类学研究中引入最新的基因组解析的趋势在世界上也被推进,目前已经诞生了改变传统观念的划时代成果。通过对绳文人基因组的完全解读,探寻日本人起源的研究有望加速。
![]() |
绳文人是大约1.6万年前至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人群。诞生于非洲大陆的人类在4万~5万年前进入东亚地区。据推测,部分人经过西南诸岛、朝鲜半岛、库页岛等迁往日本列岛。这些古人通过狩猎和采集生活,广泛分布于日本各地。自3000年前之后又有弥生人这一新的人类集团从大陆迁到日本,不断推进与绳文人的混血。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组成的团队1990年代对位于北海道礼文岛的船舶遗址进行发掘,从生活在约3800年~3500年前的绳文人女性牙齿中提取了DNA。研究团队将得到的遗传信息与现代东亚人进行比对,发现了绳文人的祖先集团与现代汉族人祖先的分离时间。
尽管此前已将各种各样的发掘物品和史料结合起来对分离时间进行了推测,但仅靠基因组信息就锁定年代这还是首次。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研究员神泽秀明表示“准确解析日本史前人类的全基因组尚属首次”。
通过基因组信息研究团队获得了此次解析的一位绳文人女性的详细情况。研究团队发现,她分解脂肪的基因发生变异,说明体质上适应了狩猎生活下以肉食为主、油性较大的饮食。另外她被认为对酒也比较耐受。面部表情方面也存在多项遗传性特征,研究团队于2018年发表了面部复原图。
此次之所以能解读出这么多信息,是因为用于解析的骨骼保存状态较为完好。通常情况下,骨骼中的DNA会不断分解,或者混入许多其他生物的DNA。尤其是骨骼的保存状态容易受温度的影响,在温暖的日本西部和冲绳地区,骨骼中的DNA很容易分解。另外在发掘后也可能加速分解。神泽秀明认为“能进行全基因组解析的案例或许并不多”。
研究团队考虑今后解析30个左右的个体,调查地区差异。照此下去,如果能建立起绳文人的数据库,就能逐步揭开绳文人是如何向日本列岛扩散的,以及与随后进入日本列岛的弥生人之间进行了怎样的交融。这将有助于查明遗传病的起源等,在医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
在人类学研究中采用最新的基因组解析技术是国际性潮流。以2003年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为契机,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普遍开始进行基因组分析,相关技术也有了飞跃进步,逐步可以以低成本实施解析。这一动向也扩展到古人与现代人的比较研究中来。
由此已经带来了许多改变人类历史学传统观点的新发现。例如,在约2万~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此前一直认为与现代人的祖先智人(Homo sapiens)没有交融,但2010年通过基因组解析,发现我们现代人保留了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对新发现的人类种群进行分析,发现各种不同种类的人群不断融合,人类历史的面貌正逐步被揭开。2008年在俄罗斯发现了新的人类种群“丹尼索瓦人”的化石,2018年判明在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孕育了后代。还有观点指出,部分现代人保留了丹尼索瓦人的遗传基因。
解析古人的基因组信息此前一直以欧美的研究团队为中心展开。东亚地区近年来陆续发现新的人类种群,开始受到关注。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教授斋藤成也表示“打算公开遗传信息,推进与海外的共同研究”。其成果不仅对日本,还将对东亚的人类学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出村政彬
绳文人与弥生人:在绳文人开始生活在日本列岛之后,约3000~1700年前弥生人也迁移到日本。绳文人和弥生人之间不断混血。此次的研究还发现,混血程度在各地区存在差异。在东京采样的本州人群保留了约10%的绳文人基因。而北海道的阿伊奴人则保留了约70%,冲绳县的人群保持了30%。
据研究团队透露,弥生人的迁移过程不是一次性的,两个集团有可能在不同时期迁到日本列岛。通过绳文人与现代人的基因比对,还有望弄清现代人拥有的弥生人基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