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测器“隼鸟2号”着陆小行星“龙宫”

2019/02/2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月22日发布消息,认为探测器“隼鸟2号”成功着陆距离地球约3亿公里的小行星“龙宫”。据悉“龙宫”表面散布着很多岩石,“隼鸟2号”在半径仅为3米的狭窄区域着陆,采集岩石样本,停留几秒后离开。这是自日本第一代“隼鸟号”2005年全球首次尝试着陆小行星以来,再次发起挑战。实现了极高精度的着陆,在证明日本技术实力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彰显了日本在小行星探测领域的存在感。

 

 

  小行星上的岩石是保存着太阳系在46亿年前诞生时痕迹的“时间胶囊”。“隼鸟2号”将在2019年夏季之前再次挑战着陆,2020年底返回地球。探究宇宙起源和生命诞生之谜的期待在增强。

 

53张“龙宫”的照片连接而成的动图(隼鸟2号于2018年6月至9月间拍摄,JAXA提供)

     “隼鸟2号”于日本时间2月22日早上6点多开始最终下降。在来自地球的指示延迟的最终阶段,利用摄像头和高度表自主行动,最终于22日上午7点50分左右着陆。

 

      “隼鸟2号”在着陆前后根据地形倾斜姿势,与地球的通信延迟。JAXA根据探测器传回的少量数据推测出着陆前后的一系列动作。根据机体的速度变化等得出“着陆”的结论。

   

  

日本“隼鸟2号”着陆小行星“龙宫”的想象图(JAXA 池下章裕 提供)

 

     JAXA还认为“隼鸟2号”成功采集了岩石样本,最终要在回收仓返回地球之后才能确定是否成功。

 


 

      “隼鸟2号”是2010年将小行星“系川”的微粒子带回地球的第一代隼鸟的后继机型。于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2018年6月到达“龙宫”附近。预计直到返回地球的总事业费约为289亿日元。

  

     探测小行星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这一人类起源问题。

 

      “龙宫”直径约为900米,被认为布满岩石,这些岩石中含有生命之源的有机物和水分。有一种假说认为小行星冲撞地球带来了有机物等物质,促使生命诞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散布着许多小行星,不过“龙宫”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从“龙宫”向地球带回岩石较为容易,因此将目的地定为“龙宫”。

  

      日本希望向世界彰显在探究月球、火星及更远天体方面的技术实力。根据搭载摄像头的图像和星星的位置接近遥远的小行星,并精确着陆。探测程序和经验将成为日本的优势。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将被称为“美国版隼鸟”的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送往小行星“Bennu”附近。预定2020年采集岩石样本,2023年返回地球。据称美方十分关注“隼鸟2号”的情况。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