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制造应对所有病毒的疫苗?

2019/02/12


  就像今年冬季的流感一样,人类经常面临病毒感染的威胁。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最近,根据病毒的遗传信息制造出更高效果疫苗的新方法不断普及,成果也开始出现。能应对流行的所有种类病毒、同时副作用又少的疫苗正在被期待制造出来。

 

  “这是研究室开发的新的轮状病毒。短短3天时间就变成这么多了”,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的副教授小林刚一边展示培养器一边解说道。

 

  轮状病毒会令婴幼儿出现腹泻、呕吐和发烧的症状。重症可能导致死亡。虽然目前已经有了通过弱化毒性的病毒来制造的疫苗,但无法应对所有类型。“如果疫苗无效的类型流行起来,将很可怕”,小林副教授表示。此外,偶尔发生的副作用也是课题。

  

 

  能否尽快制造出能应对不同地区流行的所有类型、同时没有副作用的疫苗呢?如果改变轮状病毒的基因进行培养,这是可能的,但轮状病毒的基因由和人类等动物基因不同的RNA组成,此前缺乏高效改变和加以培养的方法。

 

  小林副教授开发出促使RNA也能在动物细胞内像DNA一样活动的方法,制定了在动物细胞内制造病毒的战略。利用有助于病毒合成的蛋白质等,通过各种努力,2017年在仓鼠的细胞内成功完成实验。人们希望为制造出可调节引发症状的病毒、查明病毒繁殖机制的研究开辟道路。


 

  在细胞内制造病毒的这种方法被称为“反向遗传学”。经常被用于基础研究,但东京大学的河冈义裕教授1999年将其用于流感病毒的开发,在疫苗领域迅速受到关注。随着能低价高速解读基因时代的到来,这一方法得到迅速普及,已被用于小儿麻痹症、登革热和寨卡热等的病毒。

 

  河冈教授2015年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出以此前220倍的速度繁殖的流感病毒。流感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夺走25万~50万人的生命,一旦发生新型病毒流行,危害更加巨大。1918~1920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西班牙流感,据悉仅在日本就有约40万人死亡。如果能尽早增加病毒,在流行后迅速量产疫苗,就能够防止病毒蔓延。

 

  河冈教授表示,“病原性强的流感在任何时候流行都不奇怪。希望制造出能起效并且效果高的疫苗”。目前正在与多家企业讨论疫苗开发。

 

  对于现在完全没有疫苗的病毒,有些研究正在试图造出疫苗。北里大学的片山和彦教授瞄准的对手是引发腹泻的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在感染细胞和繁殖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明之处,与轮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相比,培养更加困难。

 

  片山教授将病毒的RNA变为DNA,反复进行注入人类、猴子和猫等细胞的实验。已发展到在细胞内形成诺如病毒的阶段,正在确认这种病毒是否感染人类的细胞。对于只有勤洗手、消毒和流行时戴口罩等对策的诺如病毒,或将诞生有效的疫苗。

 

  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开发的天花预防接种法是疫苗的开端。在接种疫苗后,将具备和自然患病基本相同的免疫力。现在,主流是弱化活病毒和细菌毒性的“活疫苗”、使用没有毒性细菌等一部分的“不活化疫苗”、以及提取细菌制造成分的主要部分后消除毒性的“类毒素(toxoid)”3种。

 

  不过,调查感染患者的病毒并判断流行的类型需要较长时间。活疫苗有时发生副作用,而不活化疫苗有时预防效果低。研究者将希望寄托于通过新方法开发的疫苗,以解决以往疫苗的课题。

 

  对于反向遗传学的研究,局部存在被滥用于恐怖活动的隐忧和对于诞生预料之外病毒的不安等。研究者将为被社会接受而推进准备工作,河冈教授表示,“接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以生物特征识别进行严格管理的设施搞研究,对策是万无一失的”。

 

  在日本,对疫苗的信赖度并不算高。一位研究者指出,“对副作用的警惕心是主要原因”。针对疫苗的优点和课题,有必要加深理解。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草盐拓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