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解禁受精卵基因编辑研究,指针有局限

2018/12/05


       日本文部科学省生命伦理与安全部门会议124日围绕对人类受精卵进行能高效改变目标基因的“基因编辑”研究,批准了指导方针方案。方案仅允许进行不孕治疗等基础研究,禁止放回人类和动物的子宫,使之怀孕、产子。在经过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内阁府的同样的专家会议批准之后,方案预计最早20194月开始实施。

 

 

       中国的研究人员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会议上称,通过基因编辑在受精卵阶段改变遗传信息的双胞胎已经出生,在安全性问题和伦理层面不断遭到批评。在4日的生命伦理与安全部门会议上,参加过该国际会议的委员作了报告。

 

       关于日本国内对人类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的研究,会议针对仅解禁以不孕治疗等为目的的基础研究等议题达成共识。对于中国发生的问题,日本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遏制。

 

       被视为生命开端的受精卵的生长机制仍有很多不明确之处。如果通过利用基因编辑的研究弄清,将有助于治疗不孕症。

 

       基因编辑研究中使用的受精卵是不孕治疗中剩下的,除去冷冻保存期间之外,要在受精后超过14天时废弃。以治疗遗传性疑难病和癌症等为目的的研究不属于此次解禁对象,但今后将进行讨论。研究计划要由研究机构、大学的伦理委员会与国家分2个阶段进行审查。指导方针还提出要向受精卵的提供者恰当说明研究目的和如何处理受精卵。

 


       不过,指导方针没有规定违反后的处罚,仅提到公开违规者姓名。方针的对象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无法限制民营医院的医生以治疗目的使用。担任会议委员的埼玉医科大学教授石原理表示,“我认为有必要通过法律和指导方针等加以限制,但存在界限。难以判断如何应对”。

 

 

       在海外,通过基因编辑改变受精卵的基础研究正在推进。在中国,2015年以治疗遗传性血液疑难病为目的启动了研究。而在美国,以较高效率修复引发遗传性心脏病的基因变异的实验取得成功。如果能在受精卵阶段排除致病基因,治疗效果将得到提高。这些研究均仅限于调查能否用于治疗的程度,国家通过指导方针等禁止将进行过基因编辑的受精卵放回母体。

 

       很多意见认为,如果能够按人们的期待改写基因,将导致相关技术被用于“定制婴儿”等。欧洲认为从受精卵阶段开始就算是“人”,德国和法国等很多国家通过法律禁止以怀孕和生育为目的改变受精卵的基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