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级别机器人实验场投入使用
2020/06/08
日本最大级别的机器人实验设施“福岛机器人实验场”全面投入使用,可用于陆海空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实验。除核电站废堆作业外,还可对飞行汽车、救灾、物流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进行实际使用场景测试,帮助进行功能性机器人的研发。由于新冠疫情,可避免人际接触的机器人技术或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搭载相机的机器人在水槽中前进,操作人员看着显示器进行远程操控。5月13~15日,在福岛机器人实验场的室内水槽测试楼,东京电力控股以调查第一核电站的乏燃料池为设想进行了操控训练。确认到可以分辨出沉入水深7米水槽里的面板的颜色。
![]() |
东京电力控股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堆作业中使用的水下机器人进行操作训练(5月,照片由东电提供) |
接受过训练的东电员工将在6月参与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乏燃料池的调查。该水池自2011年的核电站事故以后,仍存放着615根核燃料。为了在2024~2026年度开始取出,将通过调查确认有无障碍物等。
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堆现场仍有很强的辐射剂量,人员无法进入,必须采用远程操控机器人技术。东电表示,“今后的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们打算积极采用”。
福岛机器人实验场作为东日本大地震和核电站事故灾后重建事业的一环,由福岛县利用国家补贴投入155亿日元修建。主要设施占地约50公顷。包括带有跑道和飞行场的“无人机区”、重现水淹房屋的“水下及水上机器人区”、模拟街区和工厂等场景的“基础设施检查与灾害应对区”,可对应陆海空各种情形。
这些设施任何企业都可以有偿使用。目前研究楼内已经有力争实现飞行汽车实用化的Skydrive等16家企业入住,并利用设施启动了相关测试。
2019年7月,日本初创企业Robodex成功完成了以燃料电池驱动无人机的飞行实验。据悉,用普通电池驱动的无人机只能飞行30分钟左右,而用燃料电池驱动则可以飞行1小时20分钟左右。该公司今后将反复进行长距离实验等,争取达到实用水平。社长贝应大介充满期待地表示,“这里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无人机业务,还可以相互交换信息”。
尤为受期待的正是无人机。力争实用化的动向早在实验场全面投入使用之前就已出现。2019年10月,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NEC、日立制作所等29家企业和机构几乎同时进行了无人机飞行测试。喷洒农药、测量地形、航拍、运输等不同用途的无人机1小时内在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计飞行了100多次。
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宫本和彦称,“进行了举世无双的高密度飞行实验”。以各企业和机构的飞行计划以及飞行中的位置信息等为基础的航行管理系统已经有了眉目。
据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计,到2025年,包括无人机等在内的商用和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到约4.7万亿日元,达到2019年的2.3倍。日本一直在工厂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在无人机等领域,中国企业则具有明显优势。
以新冠疫情为契机,中国引进无人配送机器人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机器人测试场地有望对日本企业提高技术实力起到推动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福冈幸太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