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热机器人需求,中国先行
2020/04/28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大显身手。此前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机器人作为防控传染病等的安全方面的用途而受到关注,非接触运送及消毒等为医疗体系提供帮助的用途也急剧增加。可取代传统人工业务的机器人因搭载人工智能(AI)而变得愈发聪明,全球市场潜力达到4万亿日元。中美等国的企业正在加快实用化步伐,日本企业能否快速向市场投放机器人变得重要。
非接触需求的不断增加
“威尼斯人”是一家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披萨店。4月初,这家为防范新冠病毒感染而苦恼的披萨店增加了援手。该店引进了11台由美国新兴企业Starship Technologies生产的小型送餐机器人。该店通过把披萨放在这款机器人带盖的载物台上,开始了从店铺到附近客人家里的无人配送。
![]() |
机器人开始代替人负责测量体温和医院内消毒等工作(2月,深圳市的医院引进的该市优必选科技公司的机器人) |
3月中旬以后,美国的很多州都发布了外出限制令,禁止餐厅接待顾客堂食。 “威尼斯人”披萨店此前也通过让顾客打包带走或者外卖送餐等进行应对,但该店负责人表示“(机器人送餐)将成为新一代无接触配送”。该服务也受到了顾客的好评。
Starship的相关负责人称“最近几周,非接触式配送的需求迅速扩大”。该公司的机器人从3月下旬开始在首都华盛顿的食品店被用于送货,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则开始被用于配送珍珠奶茶。
中国的初创企业小马智行(Pony.ai)将于近期在加利福尼亚州启动用自动驾驶汽车配送食品的服务。该公司将与当地的食材网购企业等合作。将使用10辆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在美国等地,将货物送到消费者家门口的“最后一英里”物流活用自动驾驶技术的动向十分活跃。因为有助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该服务正在加速推广。
随着世界各地非接触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人工换成机器人的“无人化”案例日益增多。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在人群密集的建筑大楼里,为了防止接触或飞沫感染,安保机器人开始被用于消毒工作。
日本机器人开发企业Mira Robotics(川崎市)社长松井健表示“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家有很多人咨询能否用机器人除菌”。
Mira公司开发了带有机械臂、可远程操作的机器人“ugo”,自3月以来,该公司已从日本国内外接到5件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洽谈请求。松井社长表示“我们正在推进可支持消毒工作的开发”,2020年度计划生产10台并进入量产的准备。
日本机器人开发企业ZMP(东京都文京区)为自动行走的安保机器人“PATORO”追加了消毒喷洒功能。可以根据摄像头和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在室内边行走边向扶手等喷洒消毒液。已按客户的要求快速投入使用。
在相关领域领先一步的是中国。中国的机器人开发本来就很盛行。以新冠病毒疫情为契机,机器人以不接触人员的方式为医疗体系提供帮助的应用快速扩大。在湖北省武汉市,由机器人在自动行走状态下代替人工对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配餐和消毒的例子越来越多。
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家医院将负责出入人员体温测量和服务台工作的人工岗位全部换成了搭载AI的机器人。开发这些机器人的深圳市优必选科技公司(UB techrobotics)在产品中使用了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对服务台处的患者进行脸部识别,瞬间测量其皮肤温度。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图像识别技术,每分钟可为200人测量体温。减轻了人手不足的医务人员的负担。
小型无人机也开始被用于配送医疗物资。
2月份,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迅蚁用无人机为绍兴市的多家医院配送了检测试剂盒。据称,无人机适合配送重量轻的急用物品,与普通地面配送相比,可大幅缩短时间。该公司在山区等人口稀少的地区开展了无人机邮寄业务,2019年底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可在城市地区飞行。此次是首次投入实用。
机器人或进入新的普及阶段
传统机器人主要用于工厂等封闭空间,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操作。近年来,搭载AI的机器人陆续问世。在医院、车站、办公室、餐厅等人员拥挤的场所与人类共处一个空间的“服务机器人”也逐步投入实用。新冠病毒危机下,因搭载AI而变得更加聪明的机器人在社会中将更为普遍。机器人或将进入新的普及阶段。
由于人手短缺等因素,服务机器人市场原本就有望扩大。日本研究机构富士经济(东京都中央区)在新冠危机爆发之前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增长至约4.5万亿日元,达到2018年的约2.6倍。
![]() |
对此起到重要拉动作用的是物流和搬运用途。随着网购需求的不断增加,仓库使用的无人搬运车(AGV)的增长备受期待。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日本子公司(BCG Japan)推算,由于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大量退休等原因,到2027年,日本国内的司机缺口将达到约24万人,配送机器人的增长备受期待。可以帮助餐饮店及医院等节省人力的配送机器人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机器人普及面临的课题是成本。日本森TRUST公司摸索活用机器人来弥补日本国内的人力不足,但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机器人“每台售价超过100万日元”(相关人士)。投资回报难以预测正成为机器人普及的障碍。
就服务机器人而言,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并快速投放市场。日本企业和中美企业将在该领域展开竞争。中国在新冠危机下,优先考虑消毒及配送等“无人化”优势来引进机器人的情况越来越多。中国产品将通过量产来降低成本,估计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要避免在竞争中落后于人,日本企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支持,让机器人投放市场更加容易。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药文江、松元则雄、渡边直树,硅谷 佐藤浩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