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隼鸟2号发射金属弹命中小行星
2019/04/08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4月5日宣布,成功使探测器“隼鸟2号”发射的金属弹按计划击中了小行星“龙宫”。远程摄像头捕捉到砂砾等从小行星表面扬起的情形,确认金属弹命中。形成人造陨石坑的可能性被认为很高。这是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的由探测器开挖小行星的任务。继2月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之后,再次体现出日本的技术实力。此前以地表观测为主的小行星探测也将进入新局面。
![]() |
砂砾等从小行星飞散的情形(JAXA等提供) |
此次计划的任务是在“龙宫”的地表形成直径数米的人工陨石坑,以观察内部的岩石和砂,以及采集之后带回地球。
隼鸟2号于日本时间5日上午11时前后分离了装有2公斤金属弹的装置,在40分钟后向“龙宫”发射。将于4月下旬从上空确认陨石坑,力争5月着陆。
一系列的作业按事前设定的自动操作程序实行。2010年返回地球的第一代“隼鸟”并未进行挑战,JAXA的项目经理津田雄一在记者会上激动地表示“取得了最好中的最好结果”,同时称“(我们)掌握了宇宙探测的新手段”。
![]() |
JAXA项目负责人津田在介绍“龙宫”的图像(5日,相模原市) |
隼鸟2号移动到小行星背面,中途分离的远程摄像头捕捉到了金属弹击中地表的情形。小行星的表面因宇宙射线及阳光的照射而风化,但地表下的岩石和砂石不容易受到影响。地表下被认为保留着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的痕迹,可能存在成为生命起源的有机物和水分。不少声音期待获得解开宇宙形成和生命诞生之谜的线索。
如果能够采集到地下的物质样本,也将是世界首次达成的创举。隼鸟2号将在2020年底之前返回地球,预计该探测项目的总事业费约为289亿日元。制造人造陨石坑不仅是一项科学性成果,还有着使日本在小行星探测方面引领世界的重要意义。
具体过程包括分离碰撞装置、通过远程摄像头拍摄碰撞情况、隼鸟2号躲避到小行星背面以及自主控制完成了一些复杂的动作。JAXA的研究总主管久保田孝表示,“使探测器自由自在地活动,扩大了今后宇宙探测的范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探测器、被称为“美国版隼鸟”的“OSIRIS-REx”预定2020年在小行星“贝努”上着陆。总事业费达10亿美元,是隼鸟2号的3倍以上。
美国的探测器没有制造人造陨石坑的计划。只有隼鸟2号发起这项挑战。即使仅从上空观测人造陨石坑内部,也是宝贵的成果。
日本在月球和火星探测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等宇宙大国,但是通过在小行星探测这一自主领域先行一步,显示出存在感。随着此次任务取得成功,日本将在擅长的领域继续引领与美国等国的竞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