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2号挑战新任务:小行星内部采样
2019/03/06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于3月5日宣布,探测器“隼鸟2号”将在4月1日的一周向小行星“龙宫”射出金属弹,以制造陨石坑。计划调查陨石坑和尘埃的漂浮状况等,力争5月以后采集沉睡于地下的岩石。
![]() |
采集岩石样本的“隼鸟2号”模拟图(JAXA,池下章裕提供) |
小行星的地表受到宇宙射线和太阳光的影响,但据称地下仍残留着太阳系诞生的46亿年前的痕迹。
负责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任务的项目经理津田雄一在记者会上解释称,“由于2月22日的首次着陆,地表的尘埃飞起,进入相机的光线的量减少,影像变暗。今后的着陆将不得不更加慎重”。如果相机的镜头因尘埃而变得模糊,着陆的准确度有可能下降。
根据制造的陨石坑附近的状况,将推迟着陆或改为另外的地点。当初计划进行3次着陆,但预计2次完成。
金属弹为铜制,重2千克。通过从主机分离的特殊装置落下,通过炸药来发射,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击“龙宫”地表。据预测,撞击后岩石将飞散,形成直径数米的陨石坑,内部的岩石和土将暴露于地表。
![]() |
为了避免爆炸的影响,隼鸟2号将躲到“龙宫”的背面,之后再伺机返回。形成陨石坑的情形通过事前剥离的相机拍摄。
探测器采集小行星的内部物质将是世界首次的尝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测器“深度撞击(Deep Impact)”于2005年使观测设备撞击彗星,观测了飞散的物质,但并未采集。
JAXA还公开了2月22日首次着陆时的数据。与目标仅偏离1米,准确度极高。着陆时伸到探测器之下的筒状装置弯曲,确认了接地情况。着陆后探测器飞快上升、地表的小岩石飞起来的情形也被相机拍到。JAXA分析认为地表岩石的采集取得成功。
隼鸟2号将于2019年底从龙宫周围轨道离开,2020年底将装入岩石碎片和地下物质的密封舱送回地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