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中企停产空隙 日本化工企业在亚洲增产
2018/09/29
中国的环保政策正在成为日本国内各化工企业的东风。AGC(原旭硝子)将向用于生产铝等的氢氧化钠等领域投入约1000亿日元,强化泰国等基地。此外,信越化学工业也将增产用于汽车树脂零部件等的硅酮。日企将抓住中国化工企业工厂因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迫停工的机会,扩大在亚洲的销售渠道。
![]() |
AGC在东南亚通过电解盐来生产氯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除了用于铝等的生产之外,还被用在工厂和下水处理设施防止环境污染。氯和基础化工品乙烯合成,可制成用于建筑材料等的聚氯乙烯树脂。
为了增强产能,AGC总共将投入1000亿日元左右。首先将强化位于泰国罗勇府(Rayong)的当地子公司Vinythai PCL的工厂。从年产能来看,聚氯乙烯树脂将提高至86万吨,是目前的近3倍,而氢氧化钠提高至59万吨,是目前的1.6倍。在今后1~2年里完成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预定2021~2022年结束强化工程。
![]() |
AGC于2017年收购Vinythai PCL |
AGC还将讨论在主力基地所在的印度尼西亚增产。目前该公司在印尼的聚氯乙烯树脂年产能为55万吨,氢氧化钠为70万吨,有分析认为到2025年前,都将提高至年产100万吨左右。预计2022~2023年开工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产能增强,AGC将在东南亚形成聚氯乙烯树脂和氢氧化钠都达到年产200万吨左右的体制。该公司要在东南亚的氢氧化钠市场,中长期地维持4成以上的份额首位。
推动日企大型投资的是中国政府的环保政策。为了避免排水和排烟,很多化工工厂不得不停工和缩小生产。AGC认为中国产化工品大量流入东南亚市场的可能性低,决定启动大型投资。
中国企业一直通过大量生产和低价攻势来挤压竞争对手。因此,中国产化工品的供给严重减少正在引发各种产品的价格迅速上升和供应短缺状态。
信越化学将在日本和泰国增产用于树脂零部件和化妆品的硅酮。包括在美国等增强产能在内,总共将投资1100亿日元。到2020年底,作为硅酮中间原料的单体预计比现在增产5成左右。在泰国和韩国等地,除了原料外,还将增产最终产品。
运行电炉时使用的石墨电极也处于供应短缺状态。去年6月,中国政府查处了利用废铁制造粗钢的违法“地条钢”的生产商。中国提出要迅速增加环境负担小的电炉粗钢生产,石墨电极的询价正在加强。昭和电工和东海碳素(TOKAI CARBON)的高品质石墨电极形成竞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