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日本企业着手调整供应链

2021/04/06


      以新冠疫情为契机,日本企业正在推进供应链的重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实施的“百名社长问卷调查”显示,在日本国内拥有工厂的企业中,有8成已着手调整供应链。受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影响,在特定地区集中生产和缩减库存等效率化方面的脆弱性已经显现出来。日本企业家正努力提高抵御危机的能力。

     

  

      此次调查以日本国内主要企业的社长(包含会长等)为对象,于3月12日~29日期间实施,最终获得来自141家企业的回答。

  

      调查向在日本国内拥有工厂的94家企业询问了是否因为疫情而调整供应链的问题,84.0%的企业称已着手调整。在“第一波”疫情刚刚暴发后的2020年5月的调查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72.1%的企业回答“(今后)有必要调整”供应链。由此可见,在约1年后,各企业言出必行,都推进了相关对策。

  

      具体来说,39.4%的企业称“不再集中到特定国家,推进分散化”,占比最高。38.3%的企业称“正在建立可灵活变更采购对象的机制”(多选)。

       

本田在中国湖北武汉的工厂(资料,REUTERS)

     

      受最初的疫情影响,以中国为开端,停业和封城措施导致各地的生产停止。在汽车行业,由于零部件供应跟不上,整车厂商不得不调整生产,口罩和医疗用品也陷入极度短缺的局面。

  

      日本盐野义制药的社长手代木功表示“这成为改变供应过度依赖于特定地区的以往状况的契机。今后除了价格之外,还打算在品质和多国采购等方面取得平衡”。

  


      各家企业不断提高效率的供应链最近一年在多重因素下不断动摇。中国需求迅速恢复,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半导体供应紧张。另外,受美国得克萨斯州寒潮影响,树脂部件停产,接着又遇到了苏伊士运河集装箱船触礁事故。

   

      富士通社长时田隆仁表示“虽然无法将世界上发生的所有风险降为零,但需要未雨绸缪,以提高遇到状况时的‘恢复能力’”。

     

     日本卫浴企业TOTO(东陶)对于自己公司及客户的生产基地所在国,将以该国经济活动全面停止为前提,检查包括各地的三级供应商在内的供应链,摸索替代方案。斯巴鲁将于2023年在美国新设变速箱工厂,这样即便不用从日本出口也可以实现在当地进行汽车组装。

    

      “增加应对危机的库存”(29.8%)及“在各国的生产基地扩大本地采购”(22.3%)等对策也可以说是与效率化背道而驰的举措。日本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的前社长越智仁指出“由于保护主义抬头等,需要建立可在每个地区和国家完成整套业务的体制”。

    

      此次问卷还向企业家询问了对世界经济的看法。对于半年后的预测,认为“不断扩大”、“缓慢扩大”的企业合计占90%,比上次调查增长了12个百分点。关于扩大的因素(多选),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占84.9%,其次是“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限制将缓解”,占84.1%。

   

     关于新冠疫情平息时间的预测,认为到“2022年”的企业共占77.6%,比上次调查下降了13.4个百分点。由于存在变异病毒的威胁,预测的结束时间被推后。日本综合商社伊藤忠商事的前社长铃木善久认为“经济恢复有赖于疫苗的有效性和普及速度。但副作用问题令人担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