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终端”背后的争夺
2013/12/12
![]() |
在影响零部件供应链走向的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和中兴等中国厂商正在崛起。随着今后零部件的通用化进程,很可能对零部件厂商的收益构成挤压。因此,作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主要盈利点,各电子零部件厂商已开始加紧开发面向车载、医疗器械和可穿戴式终端的零部件。
TDK将从2014年1月开始量产面向可穿戴式终端的无线通信复合部件(模块),每月将生产几十万个。在与智能手机无线连接的小型模块方面,该公司通过将集成电路嵌入到基板内实现了小型化。TDK社长上斧健宏满怀期待地表示“在小型零部件方面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
阿尔卑斯电气将从2015年度开始量产面向可穿戴式终端显示器的新一代触摸屏。计划2014年上半年在位于日本福岛县磐城市的平工厂引进专用生产设备,最初每月生产几万个,之后逐渐扩大产能。该公司的目标是,争取2015年度面向智能手机和可穿戴式终端的零部件业务实现1000亿日元的销售额。
![]() |
可以用于“可穿戴式终端”的日本大真空公司开发的晶体振荡器 |
在可穿戴式终端方面,韩国三星电子9月份发售了手表型终端“Galaxy gear”,其晶体振荡器和电源IC采用了日本厂商的产品。索尼2011年率先投放了可穿戴式终端,并于今年10月发售了“智能手表(SW2)”。智能手机所使用的无源部件被转用于可穿戴式终端,而日本厂商的产品也受到青睐。
高盛证券的分析师高山大树指出“(在超小型部件方面)日本零部件厂商可以依靠自身所擅长的技术,因此将对提高盈利产生积极效果”。今后,随着超小型且高功能的光学部件以及感应装置等的需求不断增加,日本电子零部件厂商的商机也有望扩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