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Electron瞄准4代后技术开发半导体设备

2022/12/12


      Tokyo Electron(以下简称:TEL)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全球份额正在提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汇总的2021年“主要商品和服务份额调查”结果显示,TEL的份额从第4位上升到了第3位。但中美对立等地缘政治风险提高,日元出现创历史纪录的贬值,市场前景难以预料。日本经济新闻就如何掌舵TEL采访了该公司社长河合利树。

  

  

      记者:2021年贵公司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全球份额上升到了第3位。

 

      河合: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为客户的半导体制造商将来需要的是什么?也非常重视向客户提供附加值高的设备。份额提高是我们公司大力实施的分类评估和接单工作顺利推进的结果。我们的优势是生产用于连续的4道工序(成膜、涂布显影、蚀刻、清洗)的设备,这些都是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关键工序。

 

      半导体市场的特点是技术创新快。每隔1年半到2年技术就会更新一代,出现新产品。未来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我们从设备制造商的立场出发,为半导体高集成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做出了贡献。

 

      记者:面对美欧的强大厂商,贵公司是如何提高实力的?

 

      河合:要让自己的制造设备被客户持续采用,需要在很长的时间跨度上做准备。为了能在必要的时候量产客户需要的产品,我们总是瞄准3~4代以后的技术,也就是未来10年以上的技术进行开发。

  

      与客户之间建立信赖关系非常重要。我们一直在大力解决客户的问题,不断增强提出方案的能力。我们的客户,也就是半导体顶级制造商,实施着以数万亿日元为单位的设备投资,对于交付的设备,将长期持续使用。通过直面顾客的问题,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

  

  


      记者:您如何看待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地缘政治风险?

 

      河合: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没有立场发表评论,但我们会仔细进行信息调查,做出适当的判断。在11月发布的财报中,我们将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业绩修改为减益。原因是考虑到了出口限制导致我们的对华销售额减少的风险。正因为半导体在社会上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才会成为经济安全保障上的讨论话题。即便在出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推进技术创新,我们公司的这种经营战略不会改变。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必须实施半导体的技术创新。世界上更本质的潮流是数字化和脱碳化。作为一家企业,要想持续拥有引领世界的技术实力,一定需要产品。

      

      记者:在日元迅速贬值下,汇兑风险也越来越大。

   

      河合:有好处也有坏处。本公司基本是用日元交易,因此在日元贬值的局面下也存在不利的部分,但我们的份额一直在扩大。我认为对汇率不需要半喜半忧,如果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被市场认可,会带来超过汇率差的利润。

 

      比汇率及通货膨胀等经济环境更重要的是商品价格的合理化。随着半导体越来越先进,我们将推出新的设备,取得客户的认可,并以合适价格销售。

 

      记者:从2021年左右开始,由于半导体短缺,供应链混乱。贵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河合:我们加强与客户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我们公司的优势是收集信息,保持供货期。很多主要供应商位于我们公司的工厂附近,可以密切交流。

 

      在岩手、宫城、山梨、熊本的4家日本国内工厂,我们半年一次举行生产动向说明会。还每年一次在东京都内召集伙伴企业介绍本公司的生产战略。市场在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在变化。我们公司通过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加强了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记者:您如何看待半导体产业的未来?

 

      河合:世界数据通信量今后还会继续增加,半导体需求也将继续扩大。过去一说半导体市场,就会想到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占绝对优势的大众消费市场。除了这些需求,最近半导体需求还迅速扩大到了IoT(物联网)和AI(人工智能)、高速通信标准5G、AR(增强现实)及VR(虚拟现实)等虚拟空间。

 

      半导体的性能需要更大容量,更高速度。今后普及的自动驾驶需要安全性。在驾驶过程中一点差池都不允许,对半导体品质的信赖非常重要。

  

大幅增加研发费用,加紧开发新一代半导体制造装置

       

      记者:今后贵公司的全球份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余地吗?

 

      河合:我们的目标一直是世界第一。我们将以截至2027年的中期经营计划为里程碑,稳步实现目标。在半导体市场增长的背景下,如果能在可以利用本公司所擅长的技术的市场上推出产品,商机将扩大。

 

      我们也有责任在日本国内制造设备行业发挥领头羊作用。我们的视线始终在全球,如果我们公司持续拥有引领世界的技术革新力,对日本的行业也可以做出贡献。

  

      本文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松浦奈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