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厂商急速增产
2021/08/20
全球半导体厂商为了解决供应短缺,正在迅速推进增产准备工作。汽车行业等陷入严重的短缺,丰田8月19日宣布受包括半导体在内的零部件短缺影响,大幅压缩产能。大型半导体厂商为了满足需求,已开始增持原材料等,9家大型厂商最近一个季度持有的存货创出历史新高。不过,由于存在客户发出超过必要量的订单的动向,实际需求日趋难以预测。
![]() |
由于汽车和家电的数字化、5G通信的普及,半导体的使用量激增。此外,在涉足汽车半导体的大型企业当中,相继发生由于东南亚的新冠疫情扩大而暂停的情况。各家企业采取增产措施,但尚未能满足需求。
汽车半导体短缺
台积电(TSMC)首席执行官(CEO)魏哲家针对存货增加的原因解释称,高性能计算机和汽车半导体的需求超过预期。台积电2021年1~6月调整生产线的分配,使车载半导体的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
目前,连用于增产的制造设备所需的半导体都出现短缺。委托代工企业进行生产的美国英伟达的CEO黄仁勋18日在发布财报的电话记者会上表示,“到明年之前,供给将受到制约”。
![]() |
半导体企业的工厂 |
增产体制还体现在财务指标上。把不含“无厂企业”的半导体企业中涉足主要的逻辑、存储和车载半导体的台积电和美国英特尔等9家的存货(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加起来,6月底(部分为5月底)达到647亿美元,处于历史性的高水平。作为数字设备核心零部件的逻辑半导体和车载半导体显著增加。
原因是企业正在增持应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从能够持续比较的7家企业来看,原材料占存货的比率在3月底超过24%,自2019年3月底以后持续上升。
在加快生产的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转瞬之间售罄。显示销售额达到库存多少倍的存货周转率4~6月达到7.8次,处于1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存货增加也可能反映出客户的订单超过实际需求。
本田副社长仓石诚司关于应对半导体短缺的措施表示,“有可能不断改变库存的持有方式,包括增加半导体供应商等”。汽车行业正在从把零部件库存控制在必要最低限度的“准时化(Just In Time)”转向应对采购难的“以防万一(just in case)”。
富士通将军(FUJITSU GENERAL)的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原材料截至6月底比3个月前增加2成。该公司副社长庭山弘表示,“为应对半导体短缺的长期化,即使零部件存货增加也仍进行采购”。
各半导体企业正在警惕市场库存过剩。德国英飞凌的首席营销官赫尔穆特·哥塞尔表示,“未交货订单额相当于约2年的销售额。我们设想存在重复下单的情况,但难以确定具体数量”。
存储半导体领域也出现异变的迹象。美国美光科技和韩国SK海力士等3家大型厂商的合计存货量正在减少。
从大量用于个人电脑等的DRAM的7月大单优惠价格来看,指标产品4GB DDR4为每个约3.2美元,连续2个月持平。此前持续上涨的行情出现触顶的迹象。
目前业绩坚挺
观察使用半导体的最终产品4~6月的全球供货量和销量可以得出,智能手机领域的下滑变得明显。
![]() |
调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指出,“存储半导体到2022年上半年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情况”。股票市场已开始预测行情见顶,8月中旬韩国三星电子和美光科技等的股价大幅下跌。
目前,半导体巨头的业绩坚挺。英伟达和台积电等位居全球总市值前10的企业的4~6月(部分为5~7月等,包括市场预期)的净利润合计为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成。利润连续6个季度增长,创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大型厂商以逻辑半导体为中心,提出积极的设备投资计划。台积电预计在2021年起的3年里投入1000亿美元。英特尔宣布投入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新建半导体工厂等。
不过,半导体行情一直呈现剧烈波动。过去也曾出现过繁荣期的增产投资完成之际行情恶化,产能过剩而产生负面影响的局面。目前的产能增强将在2~3年后完成。随着行情变化,产能有可能成为沉重负担。
在有些产品的需求出现分化的背景下,明显的反向影响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显现?行业正对此加强警惕感。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增田咲纪、江口良辅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