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减排企业前200:日本86家,台湾15家

2022/05/30


       与欧美企业相比显得迟缓的亚洲企业的环保行动正在推进。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实施的调查显示,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台湾等的知名企业已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以新冠疫情和2021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为契机,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环保的视线日趋严格,亚洲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快行动。

 

       日本经济新闻社旗下的英文媒体Nikkei Asia携手英国《金融时报》、德国调查公司Statista,实施了“亚太地区气候变化领先企业”调查,统计了总部位于亚太地区的企业2015~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程度。

 

       由于要比较规模和行业不同的企业,根据参加调查的企业提供的数据等,调查了相对于各家企业营业收入的排放量(基本单位)的增减。以一家企业直接排放的“范围(scope1”以及相当于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利用的“范围2”的排放为对象,未计入显示供应商等的排放量的“范围3”。

 

       包括日本的86家企业、澳大利亚的47家和印度的20家在内,1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跻身前200。此外,台湾有15家进入前200,韩国为10家,泰国为6家。中国大陆企业因难以按统一标准比较,排除在调查对象之外。

 

 

       前200家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设有基地。在日本,丸红和近铁集团控股等进入前200。丸红缩小煤炭火力业务,近铁则在实施引进环境负担小的车辆等措施。澳大利亚企业中,涉足矿业的MMG等进入前200

 

       其次较多的是印度企业。例如制药公司Jubilant Pharmova,年均削减了35.9%的基本单位。Jubilant Pharmova的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提高工厂水处理的效率,引进了太阳能和生物燃气等排放量少的能源。印度还有涉足信息通信的Mindtree、以孟买为基地的HDFC银行和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等跻身前列。

 

       亚洲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品牌的行动也引人关注。

 

       台湾华硕电脑宣布,2030年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减少一半。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台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扩大至全球。

 


 

       此外,总部设在香港的联想集团、台湾电子零部件厂商台达电子等知名度高的高科技企业名列其中。科技和电子领域有29家进入前200,在各行业中数量最多。

 

电子设备相关企业在削减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即使是排放量比较多的建筑和物流等企业,在削减绝对排放量方面也显著改善。韩国物流公司现代格罗唯视在5年里把排放量减少了45%。通过更新车辆和船舶控制系统、优化运输路线等推进了节能。

 

       参加调查的企业之中也存在虽然基本单位减少、但排放量本身因业务扩张而增加的企业。印度的钢铁企业JSW钢铁的排放量增加17%,而菲律宾的移动通信巨头环球电信公司(Globe Telecom)增加83%。两家企业的基本单位均有所减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