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提出2030年削减5成煤炭用量目标
2021/10/14
国际能源署(IEA)10月13日发表观点称,到2050年要使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降为零,2030年需要把煤炭和石油用量分别比2020年削减5成和2成。目前的措施距离达成目标还很遥远,要求各国强化相关举措。
国际能源署在13日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分析了实现零排放的路线图。
要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到2030年煤炭需要削减到2020年的一半左右,到2050年削减到约1成。保留的煤炭设施必须采取回收二氧化碳的措施,避免排入大气。
![]() |
利用煤炭火力的情况至今仍不在少数(中国的煤炭火力发电站,REUTERS) |
到2030年石油需要削减两成,到2050年削减到4分之1。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的天然气到2030年需要减少近1成,到2050年要减少到一半以下。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大的能量来源,2050年的占比达到67%。光伏发电将达到20多倍,风力发电将达到15倍。在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风力发电缺少足够的风力,导致能源供求紧张。要扩大可再生能源,面临的课题是如何确保稳定供应。
在运行过程中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核能要达到两倍,在总体能源供应中占比达到11%。
实现净零排放“每年需要投资4万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在此次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出,要实现脱碳目标,每年需要投资4万亿美元。这一水平相当于目前的3倍以上。强调必须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和氢气等的投资,但世界各地也出现了增加煤炭用量等倒退行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10月31日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在此之际,国际能源署把这份《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定位为“COP26的参考手册”。报告进一步把焦点放在了气候变化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上。
COP26要想达成巴黎协定,能否针对减排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等达成一致将成为焦点。报告中也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可再生能源等存在课题。
报告认为要想实现全球零排放,需要扩充扶持体系。到2030年,需要每年投资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16~2020年平均值的3倍以上。
国际能源署指出,各国在投资和技术开发上努力的内容有以下四点:(1)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2)改善能源效率;(3)削减甲烷;(4)在钢铁及水泥等领域进行技术革新。报道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引进量需要达到现有目标的2倍。
虽然以发达国家为中心,不断增加对脱碳的投资,但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为中心,也出现了增加使用煤炭的情况。
除了作为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对策而建设煤炭火力发电站外,还由于经济恢复导致能源需求增加,各国不断扩大煤炭进口。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仅次于金融危机时,处于历史第二高水平。
为了实现零碳排放,国际能源署5月公布了要求立即停止对化石燃料新增投资等的路线图。此次的报告扩充了信息,针对每种能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竹内康雄 布鲁塞尔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