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之路存在能源供需断裂风险

2021/09/29


      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上缩小了投资。这是为了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不过,可再生能源能否按照各国设想的前景普及仍是未知数。在朝着零碳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现有资源陷入供应短缺、导致能源“供需断裂”的风险,这一点不可否认。那么,要如何实现投资的平衡?全球正被迫面临艰难的抉择。

  

  

      在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目前已达到年初的3倍以上。在化石燃料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的天然气成为发达国家争夺的对象。在发电燃料脱碳动向持续的情况下,俄罗斯正在对欧洲减少天然气供应。

 

      由于气候影响导致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下降,需要提高燃气火力发电的开工率,这一因素也产生影响。即便天然气价格高涨,从脱碳角度来考虑,也很难回到煤炭。原本亚洲等地的煤炭价格就一路高涨。原因是虽然煤矿开发减少,但新兴国家的需求依然很大。

    

   

      国际能源署(IEA)在5月公开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进度表中明确写明了各种能源的预测前景。其中指出,205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比2020年减少76%,天然气需求减少56%,煤炭减少89%。

      

      但很多意见指出,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理论值。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小林良和认为“2050年的需求实际应该下降不了多少”。

 

      该研究所主要预测了两种发展前景。一种是现有趋势持续下去的“标准前景”,也就是2050年发达国家需要的一次能源将比现在减少11%,而新兴国家将增加50%以上。从结果来说,2050年的石油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36%,天然气需求将增加57%。

 


      另一种前景则是以推进脱碳技术开发为前提进行的预测。结果也是石油比现在增加8%、天然气比现在增加16%,都高于现在。其中,石油来自新兴市场国家汽油车的需求旺盛,天然气来自产业等的需求旺盛。

       

    

      即便有这些预测,欧美国际石油资本还是开始减少对油田和气田的投资。由于要求对气候变暖负责的股东的呼声高涨,因此致力于脱碳成为这些企业经营的最重要课题。

 

      欧洲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调查数据显示,欧美6大石油企业2015年对探矿和开发共计投资1200亿美元以上,而2021年预计将缩减至568亿美元,不到原来的一半。

   

      

     国际能源署以“净零排放”为前提的预测表明,资源公司如果立刻停止投资等,2030年全球原油产量将比2020年减少21%,到2050年将比2020年减少73%。如果各国在脱碳方面进展不顺利的话,有可能出现化石燃料供不应求的风险。

 

      中东资源国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沙特阿拉伯国营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CEO)阿明·侯赛因·纳赛尔(Amin H.Nasser)8月表示“(世界的)石油供应部门投资不足的问题很严重,我们正在逐渐扩大产能”。

  

      不过,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艾伦瓦尔德指出,如果仅仅是中东增加投资、垄断度提高的话“将给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带来很大风险”。如果资源供应集中于某地,像中东限制供应给世界造成打击的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这样的风险也会加大。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不断在全球引发洪涝、干旱及森林火灾等巨大灾害。抑制气温上升所需要的的零碳是无法逃避的课题。

  

      如何在加快开发脱碳技术的同时,兼顾防范能源供需断裂的风险?这需要全世界的智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花房良祐、岐部秀光 迪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