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企业在伊朗的争夺战
2016/03/03
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耸立着钻井平台(照片下)。目前已开开掘40口油井(南阿扎德干油田) |
2月上旬,在距离伊朗首都德黑兰西南约600公里的南阿扎德干油田,钻井作业一直在持续。这一带是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地带。15公里之外就是另一个国家。在四周一望无垠的沙漠上,耸立着若干座钻井平台。
“使用的钻井平台达到18套。此前已钻了40口井。计划共钻185口”,开发负责人马哈茂德·马拉西(音译)说。
在南阿扎德干油田,在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下蕴藏着254亿桶原油。其数量在1990年代以后在被发现的油田中处于最大规模。在制裁解除后,日本经纪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记者以外媒身份首次进入开发一线。
油田已经启动每日数万桶的初期生产。靠近边境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的激战地。要在此地开发油田,首先需要清除大量战时遗留的地雷。据悉,排雷工作已在全部区域完成。2017年1期工程完工后,日产量有望达到32万桶。马拉西明确表示“2期工程将与外国企业共同开发”。
1期工程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单独开发。2期计划进一步增加28万桶的产量,并向外资开放。
全球130家油企齐聚
“具有极高的关注度”,日本经济产业省的高官强调。这是因为南阿扎德干油田与日本具有很深的渊源。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帝石公司2004年曾就共同开发达成协议(当时笼统称为阿扎德干油田),但在钻井正式开始之前,美欧制裁强化了对伊制裁,于2010年退出开发。
2015年11月,在制裁解除前夕,除美国之外的全世界130多家石油公司齐聚德黑兰。英荷壳牌石油、法国道达尔、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国际石油开发帝石……。他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出席伊朗石油部举行的新签约方式的说明会。
伊朗原油储量居世界第4位,天然气居第1位。在制裁之下,伊朗的资源开发陷入停滞,尚未开发的油田仍然很多。虽说原油价格低迷,但与巴西的深海油田和北极的冰油田相比,生产成本明显更低的伊朗油田很有吸引力。
伊朗石油部长赞干内(Bijan Zangeneh)在说明会上宣布,“开放油田将达到52处,总投资额达到300亿美元”。伊朗政府将实施国际招标,根据新合同方式选择对象油田的开发伙伴。其中,南阿扎德干油田是重点,对此感兴趣的不仅是日本。
300个中国技术员
在伊朗西南部一间全新的中央控制室内,一群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墙面屏幕上的油井影像。他们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的技术人员。
这里是北阿扎德干油田,中石油自2009年起与伊朗开始进行共同开发。如果开始试运营并转向正常生产的话,这里的日产量有望达7.5万桶。油田的开发负责人表示“整个油田有约300名中国技术员在工作”。
位于南阿扎德干以南的雅达瓦兰(Yadavaran)油田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负责开发。在通往这些油田的阿瓦士机场,经常会看到中国油商的身影。因欧美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石油公司撤出开发,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仍坚持作业,稳固根基。
与阿扎德干油田一样,伊拉克的大型油田马吉努(Majnoon)由壳牌及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公司负责开发。2003年萨达姆垮台后诞生的伊拉克新政府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近期,美国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参与开发了一家大型油田。曾经战火纷飞的边界地带如今已成为全球石油巨头争相开发的最前线。
管理生产的中国技术人员(北阿扎德干油田) |
“我去日本进修过”。在南阿扎德干油田指挥钻井作业的技术人员说。从与国际石油开发帝石合作时就开始在此工作的人才也不在少数。这里依然能看到日本的痕迹。日本能否乘机迎头赶上呢?走在前面的中国,紧追猛赶的欧洲巨头,伊朗油田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状态。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松尾博文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